李察哥說道“陛下不必擔憂,從蘭州到會州,一路地形崎嶇,漢兵全靠水運而至。其兵力最多能有一兩萬,攻打會州已是極限。若想繼續順黃河而下,沿途險地更多,糧道也拉得更長,我軍完全有自保之力。”
“漢兵若攻占會州,就能配合其他幾路漢兵,對橫山那邊發起攻擊,”李仁義說道,“我大夏征召士卒,依托地形與寨堡,自是不怕跟漢兵作戰。但只要戰事拖上兩三個月,我軍就徹底沒有糧草了”
李察哥又說“此番戰敗,國內許多部落蠢蠢欲動,再起大戰他們很可能叛亂。”
繼續打仗,西夏只能強行征兵和強征糧草。能打勝仗當然不怕,可前線一旦失利,國內必然叛亂四起,因為長年征戰之下,那些部落已經陷入絕境。
李仁忠說“陛下,還是應該和談。”
李乾順道“但明國的蘭州總督其實是熙河總督,一開口便索要整個橫山。”
李仁忠說“可以讓出橫山,但須多留幾座寨堡,比如銀川城就該留下。”
西夏的銀川城,即大宋的永樂城,建在無定河邊,位于米脂西北方數十里。
那是舊宋的傷心地,因為城墻淋雨垮塌,導致損失二十多萬軍民。
真個“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已經不是形容詞,那些尸骨就在無定河邊。
西夏若留住銀川城,可把邊界往前推,否則其銀州城就頂在最前線。
“陛下,前線急報,會州守將獻城降敵了”
君臣們正在商量議和之事,李乾順的小舅子突然奔入,慌慌張張帶來一個前線噩耗。
當初宋夏交戰上百年,雙方都有二五仔。
宋國這邊屢試不第的讀書人,一怒之下就有可能去投西夏。而西夏人也帶著神臂弓圖紙,跑來投靠大宋換取富貴。
即便是西夏的前線將領,主動降宋的也不止一兩個。多是在西夏犯了大罪,或者跟上司、同僚交惡,擔心被處置就帶兵降宋了。
大宋的西安州,以前屬于西夏的西壽軍司,那里便是靠西夏降將帶路打下的。
李乾順勃然大怒,激動得站起來大吼“米擒遇興出自黨項八部,他怎么可能獻城降敵”
米擒氏,又譯米禽、妹輕,宋史誤抄為“來禽氏”。
李察哥垂首不語,因為此事跟他有關。
李察哥這幾年權勢愈重,在軍中也極為霸道,經常毫無顧忌的提拔親信。
有人被提拔,自然有人被打壓。
米擒氏在黨項八部中漸漸沒落,米擒遇興雖然極為勇猛,但其出身部族實力變弱,他又沒能跟李察哥搞好關系,在升遷的時候難免遭到壓制。
一來二去,就成了交惡。
李察哥這次在會州聚兵,以為自己必勝,把其他將領都帶走了,唯獨把米擒遇興留在會州守城,就是不想讓此人撈到什么軍功。
因禍得福的米擒遇興,面對楊志帶兵攻打會州,干脆腦子一熱直接獻城投降。
反正他回到西夏,也肯定被李察哥打壓。
李仁忠本來還想討價還價,如今會州沒了,連會州守將都降了,只能提議道“陛下,把橫山還給明國吧,保住石堡寨和藏底河城即可。但必須讓宋國交還米擒遇興,狠狠懲治此人以儆效尤”
本章完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