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剛把胡安國的文章放下,山東發來的新軍整編材料,隨侍太監李畫就站在門口說“殿下,官家派人召見,說是棉花來了。”
棉花
朱銘猛地站起,快步往外走去。
李畫趕緊跟上,白勝也率兩個侍衛跟隨。他們以為要坐馬車,誰知朱銘騎馬就跑,眾人在后面一陣狂追。
東京皇宮里也有耕地,歷朝歷代的皇宮都有,顯示天子非常關心農業。
朱國祥正在指揮太監打理莊稼,看到兒子來了,笑著說“速度很快啊。”
“棉花在哪里”朱銘問道。
朱國祥指著旁邊“地上放著呢。”
“還有兩種”朱銘立即低頭瞧去,卻是連棉花帶植株都有,其中一種明顯類似樹枝,“這種就是木棉嗎”
朱國祥搖頭“應該是樹棉。”
朱銘有些沒聽明白“木棉跟樹棉不一樣”
朱國祥說“我讓人翻閱典籍,查了許多古籍資料,木棉在中國的種植歷史最久,主要是在海南島和西南地區。我又問籍貫西南的官員,他們說木棉能長十多二十米高。”
“那樹棉呢”朱銘問道。
朱國祥說“現在還沒有樹棉這種叫法,應該是后來改的名字。樹棉來自于印度,也叫土棉、中棉、亞洲棉,明清兩朝大面積種植的應該就是這個。它本來屬于多年生灌木,能長兩三米高,眼前這個只是摘下的一截。”
朱銘越聽越迷糊“明清兩朝廣泛種植的棉花,怎么可能是多年生灌木我以前讀過資料,明末江南的頂級種棉技術,是種三年棉花、一年水稻,可以有效解決病蟲害。”
朱國祥猜測道“那就只能是在宋代到明代之間,多年生的樹棉性狀改變了。它變成了一年生,而且植株也更矮了。”
“難道沒可能是這種”朱銘指著另一株又矮又小的棉花。
朱國祥說道“這種叫草棉,也叫非洲棉,是從非洲傳到吐魯番的。我讓人查閱古籍,非洲草棉的棉花叫白疊子,織出來的叫氎布。海南木棉的棉花叫織貝,織出來的叫斑布。至于樹棉,也就是明清時期廣泛種植的中國土棉,目前還找不到任何記載。”
“草棉我知道,天工開物里有記載,說棉花有木棉、草棉之分。”朱銘說道,“對了,你怎知道得這么清楚”
朱國祥道“世界四大棉種,屬于常識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