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朱銘被整得有些無語,又問“那21世紀的中國,廣泛種植的是哪種棉花”
“大陸棉,來自美洲,”朱國祥簡單解釋說,“來自美洲的大陸棉,還有海南島、西南地區的木棉,這兩種屬于四倍體。而印度傳來的樹棉,非洲傳來的草棉,這兩種屬于二倍體。”
朱銘皺眉道“也就是說,朱元璋下令推種的棉花,現在還屬于多年生灌木”
朱國祥道“也有可能在西南某個地方,已經變成一年生了,只是并不廣為人知而已。又或者印度那邊,已經變成一年生了。”
“不是,多年生怎就會變成一年生”朱銘感到無法理解。
朱國祥笑道“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其實沒有嚴格界限。你把一年生的紅薯,拿去種在熱帶地區,它也有可能變成多年生。”
“能不能通過人工手段,快速把樹棉變成一年生”朱銘問道。
“可以,”朱國祥說,“在特定的環境當中,讓它開花更大更快,透支自己的生命力,它的壽命就會變得更短。但是,它的下一代就不好說了,不知要人工培育多少代才能具有遺傳性。”
朱銘指著非洲草棉“這玩意兒呢”
朱國祥說“草棉也分多年生和一年生,吐魯番草棉就是一年生。優點是生長周期短,而且抗旱耐操,缺點是產量極低,棉花纖維也很差。你自己仔細觀察就知道,草棉的棉花質量,遠遠不如旁邊的樹棉。但這種草棉也有用處,可以用來做雜交實驗。”
朱銘又問“這幾年生的樹棉,一年內能開花嗎”
“能,但就目前來看,生長周期還不夠短。而且這東西要長兩三米高,太吃養分和水分了,”朱國祥道,“我需要再培育一下。又或者打下西南地區,尋找花期更早的矮化品種。”
朱銘問道“這兩株棉花,是從哪兒弄來的”
朱國祥說“樹棉來自淮南,應該是從南方傳過去的。草棉來自山東,應該是沿著黃河傳播到山東的。但種植面積都不大,只在個別州縣比較興盛。”
朱銘嘀咕道“元朝專門設立了木棉提舉司,命令全國百姓廣泛種植木棉。以前我還很納悶兒,木棉樹那么高,元朝難道讓全國種樹收棉花現在想來,元朝推廣的木棉,應該就是樹棉。而且當時樹棉還很高,至少兩米以上,還沒有得到矮化。而且,朱元璋也是下令推廣木棉,此木棉非彼木棉也”
“如果真是這種記載的話,”朱國祥猜測說,“那么在元代和明朝初年,樹棉有可能還未矮化。是在朝廷的大力推廣下,百姓在留種的時候,不斷優選開花早、花朵大的做種子。一代又一代優中選優,樹棉開花越來越早,花朵也越來越大。而這又加重了樹棉的生長負擔,于是植株變得越來越矮,如此才能保證養分的供應。”
朱銘笑道“那就大面積推廣唄,全民種植起來,比伱一個人培育快多了。”
“也對,但不能立即下令,否則會勞民傷財,”朱國祥說道,“應該先弄來樹棉種子,在各省選取一兩個州縣,派遣勸農官去小范圍試種。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不斷調整具體的種植方法,并盡量選育優質棉種。幾年之后,再把各地情況匯總過來,選最適合種植的區域,進行針對性的推廣種植。不適合種棉花的地區,就別胡亂推廣了,否則不知得害苦多少百姓。”
朱銘哈哈大笑“元朝和朱元璋,就是你說的那樣,在全國搞粗暴推廣,讓某些省份的百姓苦不堪言。就我所知,明代有三個地方,棉花種植面積最大。一是山東,二是江南,三是湖廣。至于湖廣,究竟是湖南還是湖北,這個我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