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胡安國盡心盡力幫秦檜上位,甚至被譽為“秦黨黨魁”,后來發現自己被秦檜給騙了。他一邊被秦檜的反對者彈劾,一邊又因主戰被秦檜厭惡,最后罷官跑去寫書傳播抗金思想。
而胡寅身為胡安國的養子,始終致力于扳倒秦檜,被一直罷官到秦檜去世。
“這又是在作甚”胡安國看見兒子在擺弄連線的小球。
胡寅回答“單擺實驗。”
胡安國提醒道“鉆研可以,莫要癡迷。”
“父親謬矣,窮理自當癡迷。”胡寅說道。
如果不受穿越者的影響,胡寅的學術思想是這樣的
宇宙由氣組成,衍化為世間萬物,表現出不同的屬性,蘊含著變化和規律。人應該探究了解萬物,從而獲知其規律和道理。
而且,人探究事物的規律道理,是為了更好的利用事物。
脫離事物的知是空知,知而不行則為迷知。只有能夠聯系事物的知,并且知道了就去做,這樣才能夠稱得上真知。
但該怎么探究萬物之理呢
胡寅說要先正心,然后用心去觀察、理解、總結萬物之理。
其實,他只缺一套方法論。
朱國祥和朱銘帶來的物理學,正好補足了胡寅探究萬物的方法途經。
胡寅太喜歡這門學問了
朱銘帶兵圍困東京的時候,胡寅在大宋朝廷做校書郎。他還做過洛陽府學的教授,奉命查抄學校里的禁書,卻是沒收學生的道用策自己偷學。
皇帝和太子給出的知識,胡寅差不多已經學完了,接下來的東西他得自己研究。
等單擺實驗做完,胡寅寫出實驗記錄,跑去找養父說“父親,孩兒打算辭官回鄉。”
胡安國驚道“新朝初立,這才洪武三年春,正是男兒建功立業的時候,你年紀輕輕怎會想到辭官”
胡寅說道“官家與太子的學問,孩兒已全部學完,并大部分進行了驗證。留在東京,也學不到什么新東西。孩兒打算回福建老家,一邊做學問搞實驗,一邊把這些學問傳授給家鄉士子。”
“那里有陳淵在講學,暫時還輪不到你。”胡安國說道。
胡寅又說“那孩兒請求外放官學教授,去淮南和浙江都可以。等把學問傳播開來,再請調去別的地方。”
胡安國問“已經決定了”
胡寅說道“孩兒志不在做官。”
胡安國嘆息“也好。為陛下與太子傳播新學問,必可獲得皇家青睞,今后你當成為一代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