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探究萬物之理,此生足矣,能不能做大儒還在其次。”胡寅說道。
數日之后,朱國祥就收到一封奇怪的奏疏。
在戶部做小官的胡寅,請求外放做州府官學教授。而且請求三年一調任,哪個州府都可以,他要去全國各地傳播物理學。
朱國祥立即派人召見,同時還把兒子喊來。
等待之時,父子倆閑聊。
朱國祥問道“這個胡寅,在歷史上有名嗎”
朱銘說道“胡家三兄弟都是大儒,這個胡寅是老大。最有名的當屬老三胡宏,湖湘學派的創始人。明末的王夫之,就是遙繼湖湘學派道統。這一派,在政治上主張抗金北伐,宣揚大復仇理論。號召改革制度,減輕人民負擔。在學術上,主張正心窮理,倡導學以致用的務實之風。還主張天理和人欲,應該是同體并存的,他們從人性的角度去闡述人欲。”
朱銘說著就笑起來“他們的口號是體用合一,跟我那個道用論其實是一回事兒。”
朱國祥感慨道“古代儒生的思想,還是百花齊放的啊,不似我以前所想的那樣都迂腐不堪。難道是明代以后,被程朱理學給束縛了”
朱銘說道“程朱理學不過是統治者的工具,就連程朱理學自身也被曲解篡改。它跟具體的社會環境有關,明代初年遭逢亂世、經濟衰敗、人煙稀少,而且元朝的粗放式統治讓道德崩壞、人心難聚。這種時候,就必須統一思想、加強管控。”
“等發展到弘治、正德、嘉靖的時候,社會經濟已經恢復了,生產力也有長足提升。新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環境,必然追求思想上的進步,以達到思想道德與當前社會的契合。所以明代中期,五花八門的思想又開始出現。”
“宋朝和明朝的儒學革新,其實都是這個路子。經濟繁榮、社會發展的時候,就求新求變,因為有新的階層興起。遭遇外敵、社會衰敗時,又偏向于務實。清朝屬于例外,朝廷管得太嚴,直至清末才壓不住社會思潮。”
父子倆單獨聊天的時候,習慣把旁人都支開。
太監、宮女和起居郎們,漸漸也養成了習慣,只要皇帝和太子碰面,這些人都自動走到幾十步外。
隨侍太監突然站在殿門口,朱國祥說道“都進來吧。”
太監和起居郎相繼進入,接著又把胡寅帶進來。
胡寅端正作揖“臣胡寅,拜見官家,拜見太子”
朱國祥微笑道“且坐。”
朱銘問道“怎么京官不當,卻要去州府官學做教授”
胡寅回答“物理、數學、天文之書,雖然已在全國各地刊發,但目前還只能在省府和個別富裕州府買到。且極度缺乏老師,學生只能買書自學。臣愿往偏僻州府,三年換一個地方,以盡快傳播物理學之道統。”
“大善”朱銘贊道。
胡寅又說“下一次科舉,物理、數學、天文題目,臣以為還是不能出得太艱深。只考些皮毛即可,否則大量學子難以適應。想要全國舉子都精通此學,至少要二十年以上,歷次科舉考題可逐年增加難度。”
朱國祥特別喜歡這個年輕人“官階給伱升三級,你可自己選一個偏遠州府。”
既然胡寅選擇到全國各地做校長,那么朱國祥也不吝嗇,直接給他升官階和漲工資。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