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沒有很早就投靠大明,資歷和威望完全不夠。
他唯一能拿出手的,不過是太子座師的身份
甚至就連李邦彥這個佞臣,也完全可以憑借功勞不甩他,因為李邦彥有串聯奪取東京之功。
剩下的幾人,柳瑊在四川就投靠朱國祥,而且還是章惇的孫女婿,資歷和人脈擺在那里碾壓翟汝文。
種師道擁有西軍背景,有軍隊給他撐腰,種氏女還嫁給太子做側妃。
宗澤在河北堅持抗金,河北系將士就是他的倚仗。
而蕭楚,是皇帝、太子跟前的大紅人,破例以布衣之身執掌翰林院,接著又從翰林院補入內閣。
算來算去,翟汝文猛然發現,他身為內閣首相,竟只能壓住黃裳一人
李邦彥此時也意識到這種情況,沒來由心中一陣狂喜。他慶幸不是自己接任首相被架空,又開始覬覦首相這個位子,他的內閣排名早就已是第二。那么,能不能拉攏其他閣臣,把翟汝文搞下來之后,自己再取而代之呢
“不如,投票表決吧”李邦彥迫不及待的牽頭做事。
內閣投票,是朱國祥搞出來的,只在內閣無法做出決策時進行。
看似民主,公平公正,其實蘊含著巨大隱患。另一個時空的明末黨爭,內閣投票制得背大鍋,閣臣們拉幫結派排擠首輔,導致內閣成為黨爭的工具,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正常運轉。
宗澤看了看翟汝文,又朝李邦彥看去,突然明白怎么回事兒。
他既不想幫著李邦彥架空首相,又贊成兵部的這次提案,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選擇。
柳瑊同樣厭惡李邦彥,提醒道“李相,你只是次相而已。發起內閣投票,應該由首相提出,請閣下不要越俎代庖。”
這話把李邦彥懟得臉色難看至極,下意識掃視眾人,發現大家都表情厭惡。
閣臣們如此態度,把李邦彥搞得內心冰涼,原來自己在內閣的人緣這么差。即便翟汝文被拉下馬,他李邦彥也上不去,唉今后還是躺平混日子吧。
李邦彥又開始打哈欠,似乎坐著都能睡著。
愛誰誰,老子不伺候了
翟汝文也沒有強行發起投票,而是服軟道“既然諸位都贊同,那我也就不再堅持。但三十三萬駐防軍、十八萬漕軍,是否數量過多了浙江富庶,又無山川形盛,只要不橫征暴斂,就萬萬不會出現巨寇。還有河南,周邊數省都重兵駐防,哪里還用得著兩萬駐防軍”
種師道為了表明并非故意跟首相作對,點頭說“確實如此,浙江的駐防軍,當從一萬降到八千。河南的駐防軍,當從兩萬降到一萬。還有湖北,即便太子安置百姓墾荒,人口還是比較少的,駐防軍也當從一萬降到八千。”
黃裳也說“前朝的時候,驛館都是文官在管理,驛館花銷也是州縣官府出錢。太子把驛館和遞鋪,一起并入漕軍統管,這倒是讓地方官府省錢了,朝廷卻要每年額外增加一筆支出。不如遞鋪歸屬漕軍,驛館依舊歸屬地方官府。”
柳瑊說道“漕軍的糧餉,確實有點高。他們又不打仗,只是驛遞和運輸而已,哪用得著給那么高的軍餉”
在李邦彥的連天哈欠當中,閣臣們一番討論,對兵部方案提出內閣意見,然后遞交到朱國祥那里等待批復。
朱國祥看到是重大軍事提案,直接朱批道“轉交大元帥府。”
朱太子讓樞密院和兵部遞交的提案,轉了一圈又回到朱太子手中
認真看完內閣意見,朱銘決定給點面子,但這面子又不能完全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