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乞買在剛稱帝的兩三年,還是想要勵精圖治的。
而且他研究過遼宋制度,打算收回軍政大權,并且試圖拉攏各族豪強。
因此在那個時期,吳乞買經常以皇帝名義下詔,撥糧賑濟某族新附之民、賑濟某新附降將所部、賑濟某地受災的饑民、賞賜各族立功將士等等。
甚至在漢族、渤海族文官的建議下,免除各族佃戶所欠的高利貸利息,分配土地給這些佃戶讓他們成為自耕農。
隨著大權旁落,隨著軍糧不足,仁政不再出現,金國朝廷再難有賑濟百姓的詔書。
歷史上,吳乞買在位中期,由于金國連年征戰,甚至出現新遷戍邊將士難以溫飽的情況。
金國邊軍為了活命,先是賣掉搶來的奴隸,接著又賣兒賣女為生。
直至搜山檢海,在宋地狠狠搶了一撥,金國才以皇帝名義下詔,朝廷出錢幫邊軍贖回賣掉的家屬。戶口只有兩三人的邊軍官府發給奴婢補充為四口。耕牛不足的,也官府給予補充。并且還給邊軍補發糧食。
整體來看,金國是否愿意賑濟各族百姓,是否足額發放二線部隊糧餉,全看他們從敵人那里搶來了多少
如果搶不到錢糧,他們非但不賑濟國內饑民,反而還會變本加厲進行盤剝。
現在就屬于搶不到的情況,而且三年沒有好生劫掠了。
大明補償的糧食,金國不會發給百姓,他們只會全部拿去做軍糧。
一直到局面徹底失控,北地各族叛逃將近四分之一,完顏希尹終于宣布遷徙政策遷徙之初,每個男丁發放多少糧食,每個女口發放多少糧食。等到了遷徙地點,還會發放多少糧食。
此令下達,終于緩解叛逃之風。
但也只是緩解而已,依舊有許多部族,不相信完顏希尹的承諾。他們覺得現在領到了糧食,等遷徙去遼東之后,剩余糧食肯定會賴賬。
就算不會賴賬,秋天的賦稅,也會加倍征收回去。
到了兩國約定好的日期,明軍已從海濱縣和旅順完全撤出,金國那邊依舊磨磨蹭蹭四處抓捕逃人。
馬擴在王彥率軍護送下,來到燕山府城見到完顏希尹,質問道“大明已經撤兵,為何金國還賴著不走,僅僅讓出易縣、容城、新城、永清四座城池”
完顏希尹也質問道“明國為何要收容我大金的叛軍叛民”
馬擴冷笑“此言甚是滑稽。金國的軍民往哪里走,與我大明何干難不成是大明綁著他們來的金國那些叛軍,偷偷潛入大明國境,沿途燒殺劫掠無數,大明還沒找金國索要賠償呢”
完顏希尹被氣得不輕“胡說八道他們是去投奔明國的,怎么敢在明國劫掠”
馬擴早有準備,裝模作樣拿出州縣奏報,塞給完顏希尹說“閣下且看,這是保州、雄州兩地官員,奏報給大明朝廷的公文。開春以來,已有兩萬金國軍民,擅自闖入大明河北境內。這些金國軍民缺糧少食,卻個個帶著兵器,遇到漢人鄉鎮就劫掠,甚至是窺測州縣想要奪城死了多少漢人且不說大明總計損失糧食四十萬石、錢財一百八十萬貫。這一干損失都須金國賠償”
完顏希尹認得漢字,甚至能辨別出印章內容。
雖然純屬胡編亂造,但這些公文偽造得太逼真了。或者說就是真的,連通政院印章都是真的。
完顏希尹說“既然對明國造成了損失,明國就當協助大金,把那些叛逆押送回來。”
馬擴卻說“押不回來,已經悉數剿滅了,十惡不赦之輩皆就地正法。明金兩國現在是睦鄰友邦,大明幫助金國剿滅叛逆,這個就不用金國給予報酬。但大明遭受的損失,還得請金國照價補償。”
完顏希尹很想抽刀殺人,明國實在是欺人太甚了
接納金國叛逆不說,居然還來找金國索要賠償,天底下哪有這般無恥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