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河口,兩岸稻田皆已收割完畢。
早在高句麗時期,這里就開始種植水稻了。
折彥質、李成、趙立、耶律余睹,帶著軍隊在保州一帶集結。
他們麾下的部隊,要么是山東賊寇出身,要么是渡海帶走的各族,只有極少部分來自于本地。
攏共也就兩萬余,且大部分屬于駐防軍序列,野戰軍僅寥寥數千而已。
駐防軍甚至需要帶著家屬種地,以此減少駐軍高麗的糧草消耗。
但牛逼早已吹出去了一直聲稱有五萬精銳之師。
這嚇得高麗君臣根本不敢反抗,也讓金兵不敢渡過鴨綠江南下。
“接到的最新軍令,是炮擊婆速路城,陳兵鴨綠江南岸,多造空營恐嚇敵軍,”折彥質說道,“但不要輕易渡江北上,以牽制金國兵力為目的,再遣一些精銳進山掃滅女真部落”
李成滿腦子想著立功,不甘道“大戰在即,我們只是在此牽制”
折彥質說“時機到了就能渡江攻城。不管怎么樣,在各路大軍當中,我們這里是最先開打的。”
趙立請纓道“俺帶兵去攻山”
“小心遭遇埋伏。”折彥質提醒道。
接下來數日,鴨綠江南岸剛剛完成收割的稻田,屹立起一座又一座的軍營。
許多營寨都是空的,用新鮮稻草捆扎草人,并且穿上明軍的衣服,還到處樹立著鮮明旗幟。
害怕金國將領有望遠鏡,空營都設在靠后的位置,草人也只露出一丟丟衣物。
按照完顏宗輔的計劃,是先用火攻偷襲明軍艦船。再派遣部隊去鴨綠江南岸山區,抽冷子出山劫掠大明百姓,搶劫、燒毀明軍新收獲的稻谷。
為此,還讓金兀術率領三千精銳過來。
“不是說明軍艦船,隔三差五就深入鴨綠江嗎我來這里大半個月,一次明軍艦船都沒有見到。”金兀術質問。
斜卯阿里猜測說“明軍要大舉北上了,所以不再過來劫掠百姓。”
金兀術坐船沿江巡視,不斷用望遠鏡觀察“敵軍營寨綿延十余里,還往南延伸數里,恐怕有七八萬人之眾。”
斜卯阿里說“從高麗的平壤到保州,皆被明國給霸占,各城都有許多駐軍。細作打聽到的消息,是總共駐扎了五萬人。眼前卻有七八萬,估計是明國又增兵了。”
金兀術沉默不語。
他在傍海道被李寶打怕了,對明軍的戰斗力已經有心理陰影。
如今,婆速路城的金兵約有兩萬,但大部分都屬于征發民兵,真正的金國精銳還不到五千。
七八萬明軍渡江殺來,這里真能擋得住嗎
“緊急軍情”
一條快船從鴨綠江上游駛來。
信使是從鴨綠江南岸山區來的,那里群山綿延,只住著零星的女真、渤海部落。他們連文字都不識,傳達軍情全靠口述。
“好多敵人進山,鎮明寨沒了”
鎮明寨,是兩年前新建的軍寨。
沒什么像樣的駐軍,如果遇到危險,附近的女真人就聚在寨中御敵。
金兀術聽完軍情匯報,根本不敢分兵去救。
他認為這是明軍的調虎離山之計,一旦自己率軍過去,明軍必然趁機渡江攻城。
仔細想了想,金兀術說“把鴨綠江南岸的山中部落,全部遷徙至此。半個曷懶路也不要了,統門水圖們江、愛也窟河圖們江上游主干以南,駐軍和百姓全部遷來這里”
金兀術打算拼命。
反正他也無法分兵去救援,干脆放棄鴨綠江和圖們江以南全部地盤。那里的所有軍隊和部落,全部弄到婆速路來防守。
只要擊敗明軍,丟失多少領土都能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