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年來到偏廳等候,沒過多久,李純也來了。
緊接著,又來一個中年士人,大約三四十歲的樣子。
劉延年完全無視李純,卻對這中年人作揖“在下清江劉延年,敢問閣下尊姓大名。”
中年士人回禮道“永嘉丁志夫。有禮了。”
“久仰,久仰。”劉延年說著客套話。
永嘉學派還未崛起,劉延年根本沒聽說過。
而眼前這個丁志夫,正是永嘉學派二號祖師丁昌期之子。
南宋時期的永嘉學派,核心思想如下
第一,抗金主戰。不管是做文官,還是習武投軍,大量永嘉學派弟子親自參與戰爭。
第二,重視史學。主張以歷史為鑒,總結國家興亡的道理。
第三,重視實學。主張學以致用,強調工商業的作用,提倡工農商業并舉。
劉延年打聽道“請問閣下是遵孟,還是遵荀呢”
丁志夫反問“為何不能孟荀并尊”
兩人明顯尿不進一個壺里,劉延年說遵守的遵,而丁志夫說尊敬的尊。
他們還想辯論,突然來了大量官員。
趁著三派學者進京,朱銘要召開經筵大會
人們陸陸續續來到正殿,朱銘高居主位,其余分列兩排坐下。
禮拜之后,朱銘問道“哪位是劉敞之侄”
劉延年出列作揖“臣劉延年,拜見陛下”
劉延年是有大明官身的,只不過主動辭職了而已,勉強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稱“臣”。
朱銘又問“誰是龍昌期再傳弟子”
李純跟著出列“小民李純,拜見陛下”
朱銘再問“誰是丁昌期之子”
丁志夫出列“臣丁志夫,拜見陛下。”
丁志夫這個“臣”就有點勉強了,他在前宋有官身,卻并未在大明出仕。
朱銘說道“性善性惡,今天就不要辯了。辨到明天早晨,也根本辨不明白,而且總是胡攪蠻纏。就從禮說起吧,百官不要參與,聽他們三個辯論。”
劉延年在洛陽城里辨禮,此刻卻要辨性“禮出于性。若不辨性,無從辨禮。”
朱銘眼睛半瞇,笑容十分燦爛,似乎心情很好。
但那些閣部大臣,卻曉得皇帝生氣了。
來自溫州的永嘉學派,跟清江劉氏天然對立。前者工農商并舉,后者卻要重農抑商。
丁志夫當即反駁“禮怎么可能出于性禮是用來遏制天性的”
“然也”李純附和道。
一個是丁昌期的兒子,一個是龍昌期的徒孫,兩人合起來朝著劉延年開懟。
劉延年亦非等閑之輩,當即反駁道“如果說禮出于偽,那么沒有創造禮,難道世間就沒有孝悌嗎如果沒有創造禮,難道世間就沒有慈悲嗎是故,禮始于天,而成于人,此天人合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