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臺縫紉機真難啊!”朱國祥感慨道,開始訴說自己遇到的問題。
朱銘好笑道:“你這個月不怎么露面,就是跑去造縫紉機了?牛逼。”
朱國祥聽兒子說得陰陽怪氣,忍不住問:“怎么就不能造縫紉機了?我是看你沈阿姨做針線活很累,所以想造一臺縫紉機讓她輕松點。真是的,都做了太上皇后還閑不住。”
朱銘說道:“有沒有可能,縫紉機的科技含量,或許比蒸汽機還高?你想想啊,那根針快速起落,其他零件還要配合,精度有可能是毫秒級別的。”
“確實是這個道理。”朱國祥點頭說。
朱銘說道:“你手底下都是頂級工匠,他們或許能夠手工打造出所有零件。但卻很難在市場上推廣,而且還得不償失。你讓那許多頂級工匠,花大量時間造縫紉機,實在太浪費人才了。”
“民間如果使用縫紉機,哪個零件磨損或壞掉了,難道讓商賈百姓立即找來頂級工匠修理?”
“我相信你能手工打磨出一臺,但只能用于太上皇后消遣時間。于國于民,基本無用。”
朱國祥說道:“那我手搓一臺給老婆用。然后先去研發蒸汽機,同時讓工匠改造紡機和織機。其實已經有民間工匠,把棉紗紡機做了改進,只不過效率還是不夠高。”
“大哥,先造車床啊,那才是工業之母。”朱銘提醒道。
“你跟誰大哥呢?沒大沒小,”朱國祥說道,“我只見過數控機床,原始機床怎么造啊?”
朱銘吐槽道:“我要是會造機床,早就讓人去弄了。別說原始機床,我連數控機床都沒見過。”
朱國祥回憶說:“當時我陪領導去參觀的,還有專家來講解數控機床。最開始講的好像是三軸,不曉得我聽沒聽明白,反正我把三軸理解為立體坐標軸。然后刀具不動,被加工的零件沿三軸移動……額,我只知道這些,后面都是什么數控程序。”
朱銘出主意道:“那你就別搞什么立體坐標軸,先做一個平面坐標軸,弄一個可以兩軸移動的。甚至是弄個只有一軸的。如果刀具用來加工金屬強度不夠,那就先弄一臺加工木料的。”
朱國祥點頭道:“那行。先做一臺平面軸的木工車床,在此基礎上不斷摸索改進。等木工車床完善之后,再做一臺可加工金屬的車床。”
原始車床是腳踏式動力,車工絕對屬于體力工種,兩只腳能踩出火星子來。
朱銘說道:“這玩意兒急不來。想造一臺好點的車床,金屬冶煉工藝必須提上去。正常的科技樹流程,是先提升冶煉技術,接著發展機床技術,然后再制造蒸汽機。”
“炒鋼、灌鋼、水錘鍛打,這些還不夠用嗎?”朱國祥問。
朱銘說道:“現階段勉勉強強夠用,但必須搞出真正的煉鋼技術啊。焦炭制作工藝已經搞出來了,我還讓冶煉廠弄出石墨坩堝,正在讓他們尋找更好的助燃劑。高爐也在嘗試著改進,我懂的那些皮毛知識早就不夠用了。”
朱國祥安慰道:“慢慢來,循序漸進,不要急躁。”
中國古代,焦炭最早出現在元代,到了明代中期開始廣泛使用,甚至是使用焦炭的副產品煤氣。
這不算什么復雜技術。
見兒子又提筆批閱奏疏,朱國祥拍屁股起身:“我先走了。”
朱銘問道:“那個杜氏還不錯吧?”
朱國祥猛然轉身,批評道:“人家好歹是一國太后,伱強行索要過來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