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0936【自古以來】
冬春之交,正是安南種稻之時。
剛剛由升龍府更名的大羅府,還有被申利叛軍肆虐的天德府,大量肥沃良田賜給朱康帶來的官吏、工匠、醫生和將士。
這些田產的原主人,要么被朱康抄家滅門,要么被叛軍屠戮搶劫。
土地上原有的佃戶,還有那些戰爭流民,也被分配給朱康的手下,讓他們佃耕剛賞賜出去的土地。
楊再興分給朱康的五百將士,當初全部挑選的還未娶妻者。
這些人也通通被朱康賜婚,婚配女子主要來自罪官的女眷。比如杜英武、杜嗣武的幾個族妹,還有叛賊申利的女兒,就被賜婚給幾個大明軍官。
其余將士,即便在大明已有妻子,朱康也鼓勵他們在安南納妾。
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安南百姓很多,其中不乏失去家庭的女子,還有罪官家里的丫鬟女仆,將士們都可以去任意挑選。
初春時節,先后有兩支船隊,在太平江入海口登陸。
一支船隊來自廣州,一支船隊來自欽州。他們有些是朱康麾下人員的家眷,有些是朝廷安排過來的士子,還有些是朱康招來的兩廣商民。
那些士子,皆屢試不中之輩,以超過三十歲的秀才為主。
秀才身份只能維持三屆鄉試,連續三次都考不上舉人,秀才身份就自動取消了重考。
很多三次不中的兩廣秀才,已經考得心灰意冷。
聽說到了安南,就能做教授、教諭,還能分到肥沃土地,他們就報名來投靠朱康。
還有一些兩廣商賈,以前就有跟安南貿易。得知豫王殿下攝政安南,而且還能在大羅府(升龍府)白撿商鋪,也讓家中庶子帶著伙計來安家落戶。
隨著這些家眷、士子、商民抵達,朱康心里就更有底了。
但讓本地貴族和官員極為不滿!
“殿下,賜田時多有糾紛,只能快刀斬亂麻。”謝洪說道。
朱康問道:“都是什么糾紛?”
謝洪說道:“彼此言語不通,又不熟悉本地情況,賜田時依靠本地官吏執行。有本地官吏趁機占田,也有胡亂劃田之人,侵害大明將士和安南地主之利。臣雖派人一直監察,但很難完全查清楚,只能殺雞儆猴處死一批。那些被胡亂占田的安南地主,有人做官的自然要歸還,沒人做官的就只能自認倒霉。”
“初來乍到,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家都要盡快熟悉本地事務。”朱康理解執行難度,由于言語不通,他在跟本地人交流時也很郁悶。
安南是五代獨立出去的,雖然讀書人都會寫漢字,但能說漢話的越來越少,已漸漸生出民族自主意識。
朱康拿出一本書:“這是翰林史館編撰的,剛剛跟將士家眷一起送來,朝廷足足印刷了五千冊。”
謝洪雙手接過,一看書名就大喜:“有此書在,十年之后,安南定矣!”
這本書的名字,叫《交趾志略》。
開篇講述華夏起源,把百越也視為華夏分支。
而交趾人的祖先,則屬于百越當中的駱越。因此,交趾百姓也屬華夏族裔。
交趾地區的第一個國家,是古蜀國被秦所滅之后,蜀國王子泮南奔而建立。都城為古螺城(升龍府城附近),喚作甌雒國,也叫安陽國。
接著又是秦國南征、趙佗自立、漢設三郡、隋唐統治、五代割據……
也即是說,《交趾志略》這本書,把上古時期的安南,也視為中國的一部分。從此一直屬于中國,分裂出去還不到二百年!
朱康問道:“該怎樣推行此書?”
謝洪說道:“把會說漢話的讀書人,召集起來每天學習,考試合格就給他們授官或升官,再讓他們拿著《交趾志略》去傳播。還要勒令朝中文武大臣,選送家族子嗣到國子監讀書,讓這些官宦子弟學會說漢話,每個人都必須背誦《交趾志略》。”
“這樣還是有點慢。”朱康不太滿意。
謝洪笑道:“那就對外出售此書,今后安南的初授官員,還有升官之前考核,通通都要考《交趾志略》。如果《交趾志略》考得不合格,新科進士就不得授官,已經做官的就不準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