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壁清野時搬遷百姓,一般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武力驅趕。
看到房子就燒掉,逼迫老百姓離開家園。百姓逃去山里也行,逃往大后方也可以,只要不給敵人留下人力和物資即可。
這種方式,往往伴隨著劫掠。
即派出去驅散百姓的本國軍隊,自己就在執行任務時搶一撥。
第二種是行政搬遷。
這相對要文明一些,但對基層組織力要求較高,往往也會夾雜著武力逼迫。
西夏搞堅壁清野,主要偏向于第二種。
因為他們的基層組織為部落,各部酋長有能力組織百姓遷徙。而且又是全民皆兵,青壯都被抽去打仗,百姓皆為士兵家眷,如果胡亂驅離百姓會搞得兵無戰心。
黃河西岸,懷州城外。
郊野地區有成片成片的幕梁,這是一種西夏小帳篷。可利用野外樹木做支架,也可使用木料搭建支架,再蓋上毛氈就能遮風擋雨。
行軍打仗之時,3個西夏兵共用一個幕梁。并配發一匹駱駝運輸輜重,馱運這三個士兵的基本裝備。
現在,數萬士兵都進城了,十多萬百姓住在郊外幕梁之中。
他們這些堅壁清野遷來的百姓,由于占用了郊外大片農地,跟本地百姓經常發生矛盾。
穿過大片的帳篷區,李存惠獨自騎馬回城,亮出軍官腰牌就進去了。
并沒有被懷疑。
他帶著小隊騎馬出城偵察,遇到明軍跑散了很正常。
當晚,岳飛再次率兵來到興慶府城外。不但每個騎兵都舉著火把,每匹馬的馬鞍上也綁著兩支火把,繼而吹號呼喊裝出要攻城的樣子。
城內軍民大驚,李仁忠再次把李仁孝請來,登上城頭組織軍民守城。
對于西夏軍民來說,夜晚反而更可怕。
城外本來黑漆漆一片,現在卻被無數火把包圍,看樣子似乎來了好幾萬敵軍。
岳飛又讓熟悉水性的士兵,趴在門板上游過護城河,去點燃城外那些附郭民居。
門板是從鄉下民房拆來的。
火把也是從方圓二十里的民房,獲取木料、布匹、油脂來制作。
三更天,興慶府城外的民房,多處開始燃燒起來。火勢越來越大,整條街整條街被引燃,甚至把城墻的外皮都熏黑了。
西夏軍民不敢出城救火,只能眼睜睜看著附郭民居被燒毀。
全城百姓都一宿沒睡,并且開始謠言四起。
作為西夏的首都,興慶府城內的大明細作,人數至少在十人以上。而且大都是單線聯系,互相之間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們這兩天一直在城內造謠。
謠言五花八門,內容如下:
大明此次一共出兵百萬。
朱皇帝御駕親征,已經在攻打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