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兄弟,你老家在哪里?”楊大年問道。
牛富回答說:“渭南。”
楊大年道:“渭南可遠了,怎征調到延綏做民夫?”
牛富說:“俺怎曉得?俺村里的民夫,多數都去了河湟跟懷德。”
“你們那里日子怕是好過的很。”楊大年羨慕道。
牛富笑著說:“還算可以。這江山換成朱家來坐,卻是比趙家更有奔頭。伱們這邊能種麥子不?”
楊大年說道:“種啥麥子?天老爺一旱就沒收成。俺們那里都種小米,耐旱得很,總不下雨也能收幾粒。你們那里都種麥子?”
牛富說道:“旱田多是種麥子,水田還能種稻子呢。”
楊大年說道:“不怕你笑話。俺還是前幾年大旱,才第一回吃著稻米,聽說是官府運來救災的漢中米。那滋味可美得很,比白面饅頭還好吃。”
旁邊有個民夫笑起來:“楊二,你莫要吹牛。就你這樣的,能吃過白面饅頭?”
“你爺爺憑啥不能吃白面饅頭?”楊大年怒道,“老子吃過好幾回,早就已經吃膩了。牛兄弟,你不要聽他胡咧,俺吃過的好東西多得很。你們那邊的玉米面,俺也吃過。”
牛富說道:“玉米棒子要嫩的才好吃。烤著吃也成,煮著吃也成,娃娃們歡喜得很。老了就不好吃,玉米糊糊刮油,癆腸寡肚的不頂餓。”
楊大年問道:“你說那嫩玉米棒子是啥味道?”
牛富笑道:“甜的,跟吃蜜一樣。”
楊大年忍不住吞咽口水:“俺要是得空了,也去弄兩根嫩玉米棒子吃。”
“得虧了太上皇,紅薯葉子也好吃得很,”牛富說道,“種幾分地的紅薯,大半年都不愁沒菜吃。嫩葉子給人吃,老葉子給畜生,可比那豆葉要爽利得多。”
大豆的葉子,一直被中國人當成蔬菜。
尤其是底層平民,采摘豆葉煮粥喝,可惜毛呼呼的口感不好。
現在有了紅薯,紅薯葉子又多又便宜,成了窮人家最喜歡的蔬菜。老了的紅薯藤葉,也能用來飼養牲畜。
楊大年開始幻想紅薯和紅薯葉的味道,認為那些肯定美味可口,想著想著就忍不住咽口水。
“嗚嗚嗚嗚~”
“當當當當~”
城外傳來號角示警聲,城頭隨即敲響銅鑼。
城內也響起銅鑼聲,一個駐防軍軍官沖到屋外,沖民夫們喊道:“敵襲!拿起兵器,快快出來!”
楊大年跟同鄉們迅速站起,無比麻利的持槍出屋。
他們屬于外鎮百姓,所有50歲以下的男子,都要在農閑時節操練,隨時防備西夏越境劫掠。
楊大年若是年輕十歲,他如今肯定在當兵。
即便只是保甲民兵,楊大年也有自己的兵甲,那是指揮使司發放的制式皮甲、制式長槍和制式腰刀。
牛富就顯得有點慌亂,他的老家在渭南,距離明夏邊境很遠,平時從來沒有操練過。
卻說城外的李察哥,被明軍哨騎發現之后,立即率軍全速沖鋒。
兩萬西夏騎兵,沖到各處城墻缺口。
由于缺口的障礙物太多,西夏騎兵紛紛下馬,變成步兵越過障礙物進城。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