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需要在開封換船,好在這里官船眾多,每天都有發往洛陽的。
換船之后,艙內又多了兩人。
一個叫王炎,相州人,今年二十七歲,武將世家子弟。年紀輕輕已考上了舉人,卻報名跑去讀軍校。
一個叫王廉清,汝陰人,跟陸游同歲,也是去洛陽讀太學。
洪邁聽說王炎有舉人功名,忍不住問道:“公明兄既為舉人,為何要去讀那武學呢?”
王炎爽朗笑道:“若個書生萬戶侯?”
陸游對此大為贊賞:“公明兄豪情萬丈,端的好男兒。若非長輩攔著,我也要去讀軍校。”
王炎說道:“我見你腰佩長劍,也是練過武藝的?”
“練過些微末招式。”陸游實話實說。
命運就是這般神奇,另一個時空的至交,在這個時空也一見如故。
歷史上,王炎做過南宋的副相和樞密使,但《宋史》關于他的記述卻諱莫如深。陸游在給王炎做參謀期間,寫了一百多首軍旅詩,卻被銷毀得只剩十二首跟王炎不相關的。
原因很簡單,王炎跟虞允文有矛盾,已經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
當時王炎擔任四川安撫使,先招募南方人編為部隊。陸游擔任參謀官,跟士卒們一起訓練,很快在實戰中發現,這支部隊是有缺陷的。
于是,在陸游的建議下,王炎招募北方人當兵。不但有北方漢人,還有女真、回鶻、黨項等各族士兵,號為“義勝軍”,練習義勝槍(三棱破甲槍),并且在成軍之后屢立戰功。
期間,陸游也全程跟著訓練,還曾帶著三十人親自殺虎。老虎突然出現,士兵們都被嚇愣了,陸游挺槍就給老虎來一下。
殺虎將陸游!
就在一切走上正軌時,王炎突然被調回朝堂升官,緊接著又被貶為知州。王炎稱病不赴任,直接被扔去管理道觀,幾年之后郁郁而終。
歷史人物都是很復雜的,即便奇男子虞允文也不例外。
尤其是虞允文晚年,位高權重,名利雙收,漸漸變得剛愎自用。
《宋史》對此描述得非常隱晦,只在《薛季宣傳》里點出虞允文“諱闕失”。
辛棄疾在《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中,也非常隱晦的寫出“興門戶之嘆”,基本可以推斷虞允文通過派系斗爭把王炎搞下去。
……
“你們都是南方人,恐怕還不知前線捷報,”王炎興致勃勃說,“幾路大軍連戰連捷,聽說已經快要打到西夏國都興慶府了!”
陸游大喜:“真的?”
王炎說道:“自是真的。我也是被捷報激勵,才下定決心棄文從武。我大明雖然將滅西夏,但漠北還未定,西域也未平,遲早有一天我能帶兵出征。”
洪邁取笑道:“西夏將覆,看來用不上你這個當代班固了。”
陸游卻說:“等公明兄帶兵出征,我就給他做幕僚,參謀軍中諸等事務。”
“歡迎之至,”王炎樂道,“到時候,我做統兵大將,你做軍中參謀,一路殺到極西之地。”
一直沒吱聲的王廉清,突然說:“我給你們畫凱旋圖。”
王廉清的爹,是一個大畫家,他自己也擅畫。
四人相談甚歡,官船在河陰縣停靠時,他們還下船去買來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