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捷,大捷!”
“數十萬大軍圍城,西夏國主李仁孝率百官出城投降!”
“西夏滅了,西夏滅了!”
“……”
船上四人正在飲酒,忽聽岸邊歡呼沸騰,他們連忙出艙去詢問究竟。
在甲板上碰到一個漕軍軍官,笑著對眾人說:“剛有露布傳到,西夏已滅。西夏國主和文武百官,全部出城跪降,我軍兵不血刃就拿下興慶府。”
王炎大呼:“且去飲酒慶祝!”
“同飲,同飲!”
“再去沽兩壇酒來,今日不醉不休。”
四個年輕人欣喜若狂,在船艙里喝得東倒西歪。
他們接下來經過的每個縣,城內城外百姓皆喜氣洋洋,甚至比滅金的時候還高興。
這個時空,沒有靖康之辱,北方遭受肆虐的程度有限,并且遼宋兩國和平數十年。因此人們對遼金覆滅沒啥感觸,反而是一直交戰的西夏,讓北方官民非常痛恨,一旦打仗就征調無數。
洛陽城內外的許多店鋪,都趁機掛出打折的招牌,人們熱情洋溢的談論前線戰績。
王炎攔住一個路人,問道:“洛陽哪處酒樓最好?”
路人回答:“有巴樓,前兩年剛擴建的,修了足足五層樓。”
“酒苑叔平無比店,洛中君錫有巴樓”,這是北宋開封流行的民間諺語,多少透露著開封人民對洛陽的調侃鄙視。
如今大明遷都洛陽,有幾個洛陽富商合伙開酒樓,直接取名“有巴樓”反嘲諷開封人。
王炎請客,帶大家去吃酒。
王廉清看著底樓大堂食客的銀碗,忍不住說:“此樓酒食肯定昂貴,吾等皆貧寒士子,就在一樓餐飯即可。”
屁的貧寒士子,三個出自官宦之家,一個出自武將世家。
“也行。”王炎無所謂。
“我大明將士,怎忍得下有人自稱爺爺?當即就有一員小將,從大明軍陣中騎馬奔出。你們卻道那小將是誰?”
講到此處居然賣關子,周圍食客紛紛搖頭,還有人催促他快往下講。
那食客繼續說:“這員大明小將叫做王俊,軍中喚作王開山,乃大將吳相公麾下驍將。卻見王開山飛馬奔出,大喝一聲,嚇得西夏賊將肝膽欲裂……”
聽完一出瞎編亂造的故事,陸游問道:“誰認識這王開山?”
王炎搖頭:“我兄長也在軍中統兵,卻沒聽他說起過,想來是另一路的猛將。”
其實這些故事,都是商賈帶回來的,從河西走廊回來的商人尤其多,導致吳玠麾下將領居然變得最有名。
反而是韓世忠、岳飛那一路,距離大明邊境最遠,他們的事跡還未傳開。
又開始講了,陸游側耳傾聽,越聽越熱血沸騰,恨不得從太學轉到軍校去讀書。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