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既克,漢陽自不能幸免。
駐扎在漢陽的左神策軍,早就被調去開州了。城防空虛之下,折彥質派一千大明將士、一千高麗士兵,輕輕松松便順勢奪取漢陽城。
那一千高麗士兵,是挑選俘虜而整編的,類似部隊整編了三千人。
按大明駐防軍的半餉來發放,在糧餉發出去的瞬間,那三千高麗兵士氣如虹,忠誠度蹭蹭蹭的直接拉滿。
能領這么多軍餉,他們這輩子還是第一次。
什么國王?
什么豪族?
老子現在是大明的兵!
趕在大雪封山之前,明軍順利奪取西海道全境,又攻占三分之二個楊廣道、五分之二個交州道。
東北方還有一支五百人的明軍偏師,帶著一千女真部落士兵,一直打到高麗的安邊都護府(朝鮮文川市)。那里修筑有堅固山城,早年用于防備遼國和金國,沒帶火炮的明軍偏師,一時之間很難攻克。
剩下的地盤,只能明年開春再打。
戰事未息,文官已至。
被貶去做知府的白崇彥,被火速提拔為朝鮮總督。
跟滅亡西夏,改為寧夏總督府地一樣,高麗也即將改為朝鮮總督府地。為期十年,兩任總督,然后視情況改為朝鮮省。
跟隨白崇彥一起來的,還有平壤大族出身的鄭知常。
“末將拜見白總督,見過鄭侍郎!”折彥質、李易領著一眾文武,在開州西城門外迎接。
白崇彥變得比以前更沉穩了,認真回禮之后,被折彥質引領著進城。
眾人在高麗王宮內坐定,白崇彥開門見山道:
“新設的朝鮮總督府地,分為平壤、開城、漢山、全羅、慶尚、咸興六府。”
“鴨綠江南岸的保州,從平壤府割出,整個劃給遼寧省。就像漢中劃給陜西一樣,是防止今后朝鮮有人叛亂割據。”
“高麗西海道的黃州,劃給平壤府。”
“西海道的其他州縣,與高麗的京畿、交州道合并,改為開城府。朝鮮總督府的治所設在開城。”
“高麗楊廣道,改為漢山府。漢山城改名漢城。”
“高麗的全羅道、慶尚道,改名為全羅府、慶尚府。”
“元山及以南東部沿海地帶,單設一州,并入慶尚府。”
“鴨綠江、圖們江以南部分區域,從遼寧省分割出來,與元山以北區域合并為咸興府。”
“以上六府,所轄州地皆改為縣,比如海州改為海縣、黃州改為黃縣。高麗所設的個別縣治保留,但大部分縣城降級為市鎮。”
朝鮮半島本來就土地貧瘠、物產不足,還整出無數的牧道州郡縣和都護府,行政開銷巨大自然就更窮。
現在大明來了,州牧和都護府全部取消。
道改為府,州降為縣,縣降為鎮。
市鎮級別沒有行政官員,頂多扔一個收稅官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