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版圖跟遼寧犬牙交錯,遼寧省牢牢控制鴨綠江兩岸。還把一部分女真族地盤,與高麗地盤合并為咸興府,兩族互相制衡一起慢慢漢化。
如今的遼寧太大了,包含河北、吉林、朝鮮的部分區域,以后肯定還會繼續進行拆分。
等安東都護府人口增漲,并且漢化到一定程度,就拆出遼寧部分區域,跟安東都護府合并為一省。省會設在長春或哈爾濱都可以,境內女真部落逐步進行改土歸流。
等燕山南北人口增漲并漢化,就分別從河北、遼寧、臨潢都護府,各自拆出一部分單獨設省。大概相當于民國時期的熱河省,但比熱河省的面積更加龐大。
聽白崇彥講完,張翼問道:“平壤總兵府還存在嗎?”
白崇彥說:“平壤總兵,改為朝鮮總兵。總兵府駐地移到開城,一部分駐軍留在平壤,并在高麗以前的安南、安東、安邊三個都護府派兵駐扎。整個朝鮮,主要駐軍地點就在這五處。”
“兵額是否增加?”張翼又問。
白崇彥道:“總兵額為三千野戰軍、八千駐防軍、五千漕軍。三千野戰軍,必須是漢人或渤海人。咸興府的兩千駐防軍,一半招募女真族,一半招募高麗人。平壤府的兩千駐防軍,一半為漢人或渤海人,一半為高麗人。其余部隊,可以全部招募高麗人。”
在精簡行政人員、改革稅制之后,朝鮮半島肯定能養這么多兵。
王氏高麗僅是中央常備軍(兩軍六衛),兵額就達到了四萬五千人。只不過吃空餉太嚴重,而且老弱病殘一大堆。這四萬多人里面,鄭仲夫只能抽出六千精銳作戰。
整個高麗的常備軍,總兵力應該在十萬以上(主流說法是十七萬)。
不管吃了多少空餉,不管軍餉有多么低,紙面上確確實實有這么多常備軍!
大明把朝鮮半島的兵額壓縮為一萬六千人,軍費開支可以做到比高麗王朝更低一些。
如果今后大明王朝衰弱,朝鮮駐軍無法鎮壓叛亂,遼寧、山東軍隊就會迅速調來平叛。
尤其是遼寧省,疆域涵蓋鴨綠江兩岸,這樣劃分版圖就是為了鎮壓叛亂。
白崇彥繼續說道:“不論女真人還是高麗人,都可以立功升遷做將官,但必須會說漢話、寫漢字。初期暫時可以放寬要求,給異族軍官一年時間學漢話,三年之內必須學會八百個漢字!”
李易笑道:“學漢字反而更簡單,許多高麗武官出自寒門或將門,他們讀過書的肯定會寫漢字。高麗的軍事公文,也全部用漢字書寫,不識字連軍令都看不懂。”
白崇彥又對折彥質、張翼等武將說:“雖然高麗很好打,但畢竟是滅國之功。陛下說了,占領高麗全境之后,會封賞一個縣公、兩個侯爵、五個伯爵、子爵與男爵若干。”
此言一出,武將們大喜,迫不及待等著明年開春繼續進攻。
白崇彥又問:“高麗國主和世子偽王抓到了嗎?”
“都已擒獲。”李易還說了抓捕國王的過程。
白崇彥微笑點頭:“看來高麗有很多心向大明的寒門士子。”
一直沒說話的鄭知常,趁機開口道:“可請示朝廷,吸納寒門士子做官。一些安排在總督府,給白相公做助手。一些安排在府縣,給漢人知府和縣令做助手。他們熟悉高麗事務,又妒忌厭惡大族。不論是為了撈取政績升官,還是為了報復世家門閥,他們都會積極的拆族分田、攤丁入畝。”
白崇彥說道:“此為良策。那些寒門士子的能力如何?”
“辦事能力遠超豪族子弟,”鄭知常說道,“豪族之人做官,都喜歡清貴職務。衙門里真正做事的,反而是寒門士子。貪到的錢是豪門官員的,做出的政績也是豪門官員的,寒門士子辛苦操勞卻難以升遷。”
這跟南北朝時期的南方很像,豪門官員職位清貴而不理庶務,寒門官員職位低下卻累死累活。
白崇彥說:“先把幫忙抓住高麗國主的那些寒門士子叫來。”
包括金允珪在內的,二十多個寒門士子,很快就高高興興來見白崇彥。
“后進末學金允珪,拜見總督白相公!”金允珪領著一眾士子下跪。
白崇彥呵斥道:“爾等皆是讀書人,怎能輕易下跪?你還出使過大明,可知道什么時候行跪禮?”
金允珪回答:“只有重大祭祀或慶典時才行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