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城西附郭百姓不用搬走,少部分需要搬遷的純屬倒霉。他們現有的房子,正好位于增筑的城墻和護城河區域,又或者位于新定的官方機構所在地,又或者被拆了做主干街道之類。
冬去春來。
河南、洛陽二縣的民夫被征調三萬人,一些去挖下水道,一些去挖護城河,修筑城墻反而不用著急。
挖出的土方,可以用來夯為內墻層。
這些民夫不但包伙食,而且還有工資可拿。
相關錢糧,戶部、工部調撥一些,洛陽府、洛陽縣、河南縣再撥一些。
由于主要種植冬小麥,需要春耕的土地不多,因此春季征召民夫并不太耽誤農時。
只要給錢給糧,民夫們就非常樂意。
大明建國還不到二十年,又多次掀起反腐大案,天子腳下沒人敢亂來。就算官吏中飽私囊,只屬于小打小鬧而已。
王朝中后期就不行了。
像歷史上那個大明王朝,僅僅過了百年,北京城的水利工程都敢層層轉包。最后被一個私人承接過去,估計是因為利潤太薄,只能選擇偷工減料,河堤使用不到半年就垮了……一堆人頭落地!
朱洋在洛陽筑城時,北方有點風調雨順的味道。
局部稍有春旱,但整體來說順遂人意。
但終究只是剛進入回暖期,小冰河期的威力仍在。
浙江、福建、江西在入夏之后,二十多個府縣遭遇洪水,僅建州城(建甌)就有數千人被淹死——因為暴雨下個不停,上游的建陽溪、松溪及其支流水位猛漲,洪峰抵達半日就淹沒河堤倒灌入城。
建州死了一堆官吏和軍將,當時他們正帶著軍民加筑河堤!
嚴州城更慘,史書上只有五個字:水暴至,沒城。
連嚴州城東的神泉監都被淹了,那里是南方第二大銅錢鑄造廠。
東南方似乎把天捅破了窟窿,整整三個省份的暴雨下得沒完沒了。經濟和人口損失慘重。
小冰河期的真正危害不是寒冷,而是氣候變化莫測,會出現許多極端天氣。
報災文書如雪花般飛到洛陽,朱銘看得是一臉無奈。
只能緊急調運賑災物資過去,并免除受災府縣的賦稅,順便把往年逋賦一起免了。
至于賑災立功之人,通通有賞。
死難者撫恤。
因公殉職者,比如建州的官吏將士,是在加固河堤時被淹死的,全部重重撫恤。
這破氣候!
朱銘登上西城樓散心,默默看著城外民夫挖掘護城河道。
江西、浙江、福建三省,這次至少被淹死了十萬人,流離失所者估計有上百萬。洪水來得太大太急,無論官民都沒有充足準備,誰能想到洪水直接把城給淹沒了。
好不容易漸漸充盈的財政,被這么一搞又癟下去。
(這兩天被兒子傳染了小兒百日咳……外婆估計不行了,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可能就是接下來兩三天的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