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洋平時在洛陽府衙,處理的都是瑣事,如今終于有大事可做。
他頻頻跟工部的建筑師們交流,又親自帶人實地查看,再跟戶部和屬縣官吏溝通,用了一整個冬天的時間來制定筑城方案。
工部、戶部、府縣各衙門官吏,甚至包括五城兵馬司,皆全力配合太子制定計劃。
順便在太子面前混個臉熟,摸一摸太子的脾氣。
冬至那天,朱洋拿出增筑方案。
朱銘一邊吃火鍋一邊看,自然表示極為滿意,因為有無數專業人士為太子查漏補缺。
增筑西城之后,河南縣衙會搬過去,轄區為城西的河南縣。
洛陽縣衙留在原地,轄區為城東的洛陽縣。
至于洛陽城區(包括附郭廂坊),自然是歸洛陽府尹親自管理。
順便一提,河南省的省會,以及河南省三司衙門,已經從開封搬到了鄭州。
河南省挺慘的,洛陽府、開封府皆為中央直轄,生生摳去河南省最精華的兩塊地盤。
正好淮南省面積過大,于是割出亳州七縣劃給河南。
確立河南省會時,大臣們也爭論了一番。
一半大臣認為,應該把宋城(商丘)設為省會,因為那里是前宋的南京,人口充足、經濟發達、地處要沖。
一半大臣認為,應該把鄭州設為省會,因為那里是河南省的地理中心。商丘實在太偏了,隔壁就是山東和淮南,哪有省會歪那么遠的?
最終,朱銘拍板定鄭州為省會。
主要還是地理因素決定的,如果定商丘為省會,那么河南最西邊的府縣,給省里上交賦稅的時候,得穿過整個河南省外加東西二京。
鄭州剛好,南方府縣可水陸交替,把賦稅運到新鄭再轉運。東西方府縣走水路可直達。
從新鄭到鄭州,如今正在開挖運河。
汴河到金水、鄭水,已挖掘運河連通。
今后鄭州也能四通八達了。
朱銘說道:“計劃做得不錯,最后能落實幾分才是關鍵。尤其是拆遷城西的附廓居民,還有征募民夫、外調磚石木材。”
朱洋說道:“孩兒會時刻盯緊的。”
“放手去做,”朱銘叮囑道:“做錯了有人給你補救,最重要的是你要從中學會一些東西。”
“全賴父親照拂。”朱洋露出孩童般微笑。
雖然已經成年,但該撒嬌的時候還是得撒嬌。
按照這套增筑方案,今后洛陽全城面積為70平方公里,比清朝的北京城(62.5平方公里)要大一些。至于洛陽皇城,比明清皇城(不是紫禁城)面積大三分之一。
能輕松容納百萬人口!
地上、地下的排水系統先得搞好,生活用水設施自然也得抓緊,百萬人口不可能全靠打井飲用。
洛陽的水利系統非常全面,魏晉時期已然成熟。千金堨、千金渠、千金塢、五龍渠、代龍渠、九龍渠、長分橋、張方溝、石巷水門,這些設施有些用來飲用,有些則用來泄洪排水,構成比較完整的城市水利系統。
如今增筑面積達到原有的二分之一,五代以來廢棄的某些水利系統,也得再重新修復使用。
順便再次完善洛陽周邊水利,那些用于城市泄洪排水的河渠,完全可以供附近農民用來灌溉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