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白師厚這小子,就帶了五個隨從出門。他那親媽攔不住兒子,只能給兒子塞保鏢,其中三個隨從都是退伍軍士。
別的士子仗劍遠游,都是選擇游覽名山大川,喜歡邊塞的就往寧夏、遼東、北方草原。
陸游他們卻是人手一本《天方夜譚》,想往哪里跑不言而喻!
當然,這些家伙皆為名門之后,根本不敢對父母說明實情。他們聲稱要去南方各省,旅游路線是沿運河南下江淮,再逆長江而上去兩湖和四川,最后沿著蜀道北上經陜西回洛陽。
實際上呢?
商丘城外,汴河之上,客船之中。
綦歧庵說:“東南正在鬧洪災,也不知洪水是否已退去。我們可以從登萊府出海,先走高麗,再去日本。待到順風順水,便從日本去閩浙,繼而搭船前往南洋。俺家在山東,出海之前,還能與諸君一起共游泰山。”
王廉清對此無所謂:“都好,你們拿主意。”
“山東下次再去,”范成大說道,“在《天方夜譚》當中,高麗一個故事都沒有,日本只錄了一個故事。還是直接下南洋最好,路過江南的時候,我帶你們去蘇州游玩。”
陸游問白師厚:“學樸兄想走哪邊?”
“皆可,”白師厚笑嘻嘻道,“除了漢中、湖北和東西二京,俺還沒去過別的地方。此番遠游,只為增漲眼界,走哪條路線都行。”
“那抓鬮吧。”陸游說道。
十個紙團,分別寫著南北二字。
五人抓取紙團攤開,卻是三南二北。
次日,他們沿著汴河坐船往東南,一路游山玩水拜訪名士。
過臨淮之后,遇一大湖洪澤,邀約當地士子游玩,五人還留下一些詩詞佳句。
此時的洪澤湖,在后世那個洪澤湖的東邊。
淮陰城便在洪澤北岸,那里有北宋修建的幾段運河:從揚州北上的運河,依靠沙河、龜山運河、洪澤新河來連通汴河,避開了淮河的兇險區域,途經淮陰城、洪澤鎮、龜山鎮等城鎮。
而揚州運河的最北端,則是大明淮南省的省會山陽(淮安)。
本地士子、首相李含章的族侄李祖洽,在游湖時對他們說:“諸君若不急著南下,可以隨我去漣水登臨海岱樓。沿途稻香蛙鳴,皆為魚米之鄉,今年江南洪澇,漕糧北運就全看我淮南了!”
白師厚問道:“漣水入海之地,可有港口?”
李祖洽說:“有一處小海港,但不用于海貿,而是匯集鹽船。這兩任淮南布政司,都請求在漣水外港開埠,但朝廷一直沒有予以批準。”
此時的淮南,亦是魚米之鄉。
淮水與泗水交匯而為漣水,一路東流入海。
入海口在后世漣水五港鎮,至于更東邊的濱海、射陽、響水等市縣,目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
從淮泗地區到入海口,兩岸的水網密布。有天然河流,也有運河與灌渠,還有星羅棋布的湖泊,大部分河段都沒有洪災,因為有太多湖泊可以泄洪。
如今,所有湖泊都禁止圍湖造田,而且在北宋的基礎上增挖灌渠。
灌渠也按北宋標準分為三級,一級渠增挖了一條,二級渠增挖了四條,三級渠增挖上百條。
只要黃河不來奪淮,淮南與江南就可互為保障。一個地區糧食減產,還有另一個地區來托底。
河北水網還在繼續治理當中,河北與湖南的人口也在日漸增加。
估計再過十年,河北與湖南也能成為大糧倉。尤其是洞庭湖區域。
再加上河南與四川兩大產糧區,只要別來橫跨幾省的天災,整個大明的糧食就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