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一番交流,夏余慶很快就帶兵出征。
沿途不斷有將士帶著部曲來匯合,夏余慶決定兵分兩路。
偏師有五十個將士,以及他們的近百兄弟、兒子和侄子,還有他們的數百個泰米爾部曲。這些人防守東北部的一處城堡,至于城堡以東的地盤全部放棄。
主力有四百二十個將士,以及他們的兄弟子侄千余人,還有他們的泰米爾部曲七八千人。這些部隊一路北上,作戰目標不但要擊潰聯軍,而且還要殺向波羅迦羅摩的老巢。
以上主力和偏師,一些將士的莊園靠近前線,他們暫時還沒有過來匯合。
剩下三十個將士,帶著兄弟子侄和部曲,留守在望向港城堡,防止被敵人摸來偷家。
尋寶三人組也幫著守家,主要是防備海上之敵,關鍵時刻也可進入城堡防御。
至于后勤民夫,全是強征而來的僧伽羅族農民——其實都是佃戶,夏余慶把土著的田產全沒收了。
六個官二代,非要鬧著跟去打仗,而且還把自己的隨從帶上。
行軍路上,陸游問白師厚:“學樸兄出身將門,覺得這些陀密羅(泰米爾)士兵怎樣?”
白師厚笑道:“不怎樣。全是從佃戶中招募的青壯,大部分人甚至沒操練過。沒有頭盔,只有皮甲。沒有弓箭,只有刀槍。真打起仗來,連我大明的民兵都不如。不過士氣還不錯,聽說他們幾年前曾被屠殺,這次打不贏恐怕連條活路都沒有。”
“愿意拼命,就已經很不錯了。”白師厚的一個隨從說。
此人是真正的大明退伍精銳,雖然已經四十多歲,而且略微有些殘疾,但上了戰場絕對表現驚人。
范成大連忙問老兵:“能打贏不?”
這位老兵說:“聽聞島上的土著沒有騎兵,只一些貴族擁有戰馬。而夏指揮的軍隊,卻有一百多騎兵。還有幾十條火槍,四門火炮,真打起來還是有優勢的。”
夏余慶的戰馬,最初來自使節團的病馬。
海上航行,許多優良戰馬生病,干脆就留在了錫蘭島。
其中不乏從阿拉伯、塞爾柱買來的極品馬種。這些年有些戰馬老去或死亡,卻也誕下二十多匹馬駒,有幾匹小馬已經可以騎乘打仗了。
又過一日,陸續有莊園靠前線的將士,帶著家人和部曲逃回來跟主力匯合。
他們的莊園,已經被敵人占領了,一個個都鬧著今后要修塢堡。
又過半日,夏余慶派出的先鋒傳回消息,他們已經將一小股敵人擊潰。兩軍先鋒打遭遇戰,漢人騎兵直沖過去,在海邊平原上將敵人打敗。
雙方主力繼續前進,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同一處戰場。
那里是方圓數十里最開闊的平地。
各自扎營,次日出戰。
率先登場的,是各自的法師團隊……
朱皇帝不是在錫蘭冊封了五個大迦葉嗎?
最扯淡的是,敵人這次帶來的法師首領,就是朱皇帝冊封的大迦葉之一。
而夏余慶純屬入鄉隨俗,畢竟還有那么多泰米爾部曲。因此他這次也帶了婆羅門教法師,專門給泰米爾士兵加戰斗buff,順便給敵人的士兵掛幾個debuff。
只見雙方各自派出數十名法師,對面登場的是佛教高僧,夏余慶這里是婆羅門高僧。
綦歧庵都看傻了:“這打的什么仗?”
白師厚卻說:“金國有薩滿,西夏有法師,這兩國打仗時也會作法。只不過,很少陣前作法,都是開戰以前。其實前宋的軍隊,出征前也會占卜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