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軍隊皆靜止不動,目視各自的法師陣前念咒。
法師很快對陣完畢,各自退回后方。
弒君者波羅迦羅摩派出一個勇士,突然跑來陣前單挑。
陣前斗將這種形式,不僅存在于《三國演義》,而且流行于古代的所有國家。
赫赫有名的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就是在陣前單挑時獲勝,繼而又率軍打了勝仗,被薛西斯任命為亞美尼亞總督。
東羅馬軍隊,也有多次陣前單挑記載。
至于中國古代,先秦時期就流行“致師”。可以單挑,也可以組團挑戰,經常爆發一個戰車小組的互斗。
夏余慶看向自己軍隊里的泰米爾士兵,他害怕不接受單挑會掉士氣,又怕自己派出的斗將打不贏。
“父親,我去會會他!”
長子夏希亮主動請纓。
夏余慶沒有立即答應,也沒有直接拒絕。
他這長子今年十八歲,童年時生活在沙門島,身邊的叔叔伯伯全是吃過人的惡棍。稍微大些又去了石見城,跟著朱皇帝的義子們學過本事。
但一直沒打過像樣的仗,也就這幾年隨軍欺負錫蘭島上的小貴族。
他知道兒子武藝不俗,但實戰經驗太少了,稍不注意就會翻車。
仔細想了想,夏余慶說:“你騎馬出戰。敵人沒有戰馬,可以出其不意拿下。”
夏希亮立即騎馬奔出,可他少年心性,居然在半路下馬,想要通過公平決斗來獲勝。
夏余慶又急又怒,但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罵道:“混賬!”
可他麾下的將士,不管是漢人士兵,還是泰米爾士兵,都爆發出陣陣歡呼。
顯然夏希亮棄馬不用的舉動,贏得了所有將士的好感——這種好感是有條件的,夏希亮必須單挑獲勝才能繼續擁有。
敵將身披皮甲,左手持盾,右手持矛,腰間還有一把刀。
夏希亮身披鐵甲,背著弓箭,腰挎長刀,手持長槍。
雙方相距數十步,夏希亮插槍于地,取出弓箭就射去。
射得很準。
但過于準了,直奔敵將胸口,被敵將持盾擋住箭矢。
敵將也嚇了一跳,不再容許夏希亮射箭,立即伏身加速朝他奔跑過來。
夏希亮又射一箭,這次卻是沒中。
主要是那敵將伏身沖殺,要害全被盾牌遮住,夏希亮瞄準雙腿射擊被閃避了。
收起弓箭,夏希亮拿起長槍。
這是一桿四米騎槍,而敵將的單手矛卻只有一米多。
長兵器可以隨便欺負短兵器,可敵將手里還有盾。而且似乎力氣也大,盾戰技巧極為精妙,夏希亮好幾次出槍都被格擋,反而被敵將沖進來一矛刺中胸膛。
雙方都短暫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