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狼煙早就傳到伊州(哈密),蕭查剌阿不正在下令聚兵,同時還把高昌(吐魯番)軍隊也調來。
等吳玠攻破一系列寨堡,西遼的軍隊也聚集得差不多了。
抵達星星峽寨的第三天,吳玠開始正式攻寨。
先是試炮。
320架小炮輪流試射,保證每一臺炮都盡可能命中寨墻或戰棚。
西遼守軍大驚,他們只聽過火炮的威名,今天第一次親自體驗到。
但害怕逃回去要被處死,害怕自己的家人淪為奴隸,他們必須在此堅守五天以上。
火炮調試結束,步兵開始攻城。
“火炮速射!”
吳玠一聲令下,320架小炮齊刷刷開火。
發射之后,立即更換子炮筒,助手也飛快行動起來,給已發射過的子筒填裝彈藥。
在熟練炮手的操作下,平均15秒一發炮彈。
其實還可以更快,根據實操測算,前三炮的總耗時不到20秒。后續射擊,則要稍慢一些。
這玩意兒只有兩個缺點,一是氣密性太差打不遠,二是連發導致炮管過熱。
像這種120斤的小型弗朗機炮,最佳射程在二百米以內。
此時只見360架小炮齊發,平均十多秒一發炮彈。剛開始還是齊射,由于炮手速度參差,打著打著就亂了,仿佛時時刻刻都有炮彈落下。
但威力太小,轟在寨墻上就像撓癢癢。
可戰棚卻經不起小炮轟擊,這玩意兒在火器普及之前,通常屬于木制結構。
此地難以砍伐木材,而且取水也困難。寨堡的戰棚即非木制,也非夯土,而是用泉水泡軟泥土,制成一塊塊簡易土磚砌成。
薄薄的一層土磚墻,砸不了幾下就出現窟窿。
多來幾炮,直接局部垮塌,藏在里面的守軍死傷慘重。
“停止火炮射擊!”
令旗揮動,號角聲響。
火炮陸陸續續停下,攻城部隊距離寨墻只剩幾十步。
守將戰戰兢兢露頭查看,發現情況不妙,連忙嘶聲呼喊:“快快射箭!”
西遼弓箭手們連忙站起,朝著攻城部隊射箭。
而明軍的攻城部隊卻未繼續前進,停在那里讓盾牌手擋箭。
與此同時,他們后方跟進的火槍手,早就已經瞄準的各處垛口。站起來射箭的守軍,瞬間遭到600把燧發槍射擊,大概有二十多個倒霉蛋中彈倒下。
才剛開始!
稍作歇息的小型火炮,隨著令旗揮動再次齊射,嚇得剛站起的守軍連忙又趴下。
一陣炮擊之后,戰場再度安靜下來。
炮管太燙了,需要緩一緩。
守軍沒有立即站起,小心翼翼探出頭來,卻見攻城部隊依舊原地站著。
少數西遼弓箭手,麻著膽子起身射箭,再度遭到火槍齊射。箭矢慌慌張張射出,準頭和力道都不夠,而且明軍還有盾牌手在擋箭。
雙方就這樣繼續對峙。
過了許久,明軍的炮管冷卻下來,再度開始進行齊射,這次刻意降低了射速。
兩三輪齊射之后,寨堡正面的戰棚全部倒塌。那是守軍用來藏兵和調兵的設施,也兼有著箭塔的功用,此時此刻已經被火炮轟平了。
終究是沒吃過火器的虧,否則肯定建得更牢固,不至于被一堆小炮轟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