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默然,看樣子后世都爭不出個結果,他們現在能爭個啥按光幕時間所說,丞相要二十年后才寫這個呢。
“總之先收錄,尤其這前出師表不愧后世評價的名篇,宜日日深讀。”劉備下了定論。
每談出師表,必談諸葛丞相,出師表中對于蜀漢的現狀算是歷數的很清楚。
也因為出師表是中學必備,因此常有少年人臧否丞相,比如常見的幾個論調
有此之才投了曹魏做大官不好嗎遵劉備遺囑取代劉禪不好嗎
死守漢中不北伐做個安樂小國不好嗎為何非要對扶不起的阿斗盡如此愚忠
孔明輕搖羽扇只是笑笑,如此問題他甚至不屑于回答,而且也相信后世不至于認同這些話。
劉備則是再次覺得“扶不起的阿斗”幾個字刺眼了起來。
說實話,這些選項看起來都很容易,而且似乎好處都顯而易見。
但若隨了曹操,那也不過如郭嘉荀彧一般,廢劉禪而握蜀漢,也不過是另一位司馬懿。
做安樂小國對曹魏的威脅視而不見自欺欺人罷了。
正因為他是丞相,所以他從不選那些看起來簡單的選擇,從不走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大道。
他是披荊斬棘走在前列的火炬,是迷霧海永不熄滅的燈塔,是努力傳承炎漢之火的漢室良臣。
丞相也從不是劉禪的愚忠奴仆,他是劉禪的長輩,是劉禪的相父,他們是君臣而非簡單的君臣。
丞相既不愚忠于劉禪,亦不愚忠于劉備,他從頭到尾都是忠于他們漢臣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未悔。
“此言不虛。”張飛十分認同“要只是為了簡單的話,都不用軍師,大哥直接投了那曹賊不就行了”
“二哥斬顏良而動天下,若圖安樂,何苦從曹賊那兒脫身千辛萬苦回來找兄弟”
“相父”劉備沉吟著,也將光幕內自己的一生簡單串了起來。
如今阿斗還小所以尚在身側,后面的幾年戰事愈發緊密,益州湘江漢中連戰,二弟既去,稱帝伐吳復仇,直到最后兵敗白帝托孤。
孔明接過的不僅僅有自己夷陵之敗丟下了的爛攤子,還有被自己疏于管教的十幾歲的阿斗。
如此看來,漢亡之禍,明責在阿斗,內因在自己
拍了拍孔明的手臂,劉備心里更是愧疚。
此時光幕中旁邊走過兩位學子裝扮的少年人,兩人稚嫩的聲音也傳入光幕,傳到了眾人的耳中
中單孔明超神了,單劉禪掛機了,玩兒個錘子哦
你看岳將軍攤的那個龜兒子完顏構,送人頭還不如掛機呢真是日他個仙人板板。
還真是,跟這玩意兒比起來劉禪還算明君了哎,你說丞相他們夢想算不算成功了
啥夢想
漢業啊,咱們現在不都是漢族了
應該算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