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廳之后便是武侯祠了,也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祭拜的地方。
最著名的當屬掛在門口兩側的攻心聯,既點評了丞相的功績,其中又頗多微言大義。
撰聯人趙藩也是借此筆諫當時鎮壓起義的川督,雖然筆諫失敗導致貶官,但也讓趙藩看透了清王朝腐敗的本質。
由此也讓趙藩后來做出來了最重要的決定爺起義啦加入辛亥革命去給大清敲喪鐘去了。
這個詞實在是太過扎眼,眾人都有點挪不開眼睛。
“后輩口中多嘉許之意,想來他們這個無君之朝便是脫胎于此”后輩提到的太少,劉備只能盡力猜猜
“變革天命,順應人民,此應為后世之朝立身根本。”孔明則是想起來了他送給后輩的那副字帖書的榮耀屬于人民,做出了猜測。
“既無皇帝,也無王公,世家不顯,百姓治國。”孔明感覺還是很難想象后輩的朝代究竟是個什么樣子。
朝廷腐敗便需要革命嗎劉備倒是想起來了那句振聾發聵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以及后人評判此時的“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五”,捫心自問后漢腐敗乎
這個問題很難有個答案,一旁孔明倒是在興致勃勃點評后世對他的蓋棺定論。
“這楹聯的攻心和寬嚴之論說的不錯,攻心之意與兵伐謀相近,消除反側之人便是攻異己之心,如此之手段亦與后世那位太祖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有相通之意。”
“這下聯同樣也認為要寬嚴相濟,法家的鉻金百鎰,盜跖不掇與儒家的刑罰世輕世重需要按情況采用。”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嚴相濟才是治理地方最正確的決斷。”
蔣琬馬良兩人滿臉贊嘆“軍師高見”
進門就能看到諸葛亮像后面的靜遠堂。
為什么叫靜遠堂抬頭我們能看到武侯祠主殿的是一塊烏木,面刻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八個字。
這八個字來源于丞相的誡子書,亦是丞相的處世格言,也是靜遠堂的名字來源。
“雖不如昭烈廟大氣,但武侯祠用心尤甚”劉備頗為感嘆,廟雖然不大,但不論是楹聯題字,還是祠名選擇以及廟梁之特意刻字,處處都能透露出來后世人對于孔明的尊重和用心。
“嗨,大哥,不都說了嘛,咱都是蹭的軍師香火。”張飛大笑著拍拍劉備胳臂
“雖然俺老張是大哥你的陪祀,但換個角度想,咱們都是軍師的陪祀呢,沒見大哥那廟名都沒了么。”
關平小聲道“可至少祭拜大伯的人還是挺多的呀而且三叔,你看你塑像都被弄成那個樣子了。”
張飛臉色一窒。
“而且,大伯白帝托孤名傳后世,也當得起賢名了。”
張飛想起來自己的死法愈加說話不得。
哼俺老張果然還是覺得關興這個侄子更親近一點
劉備失落之意緩解不少。
武侯祠陪祀與張飛殿類似,也是三世同祀,分別是丞相之子諸葛瞻,以及丞相之孫諸葛尚。
諸葛瞻字思遠,掌權時對內沒有匡正劉禪寵信宦官的行為,對外貽誤戰機導致自己兵敗身死。
但公允的說,丞相一直忙于北伐,逝世時僅來得及給八歲的諸葛瞻留下一封誡子書。
對于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且蜀漢后期出師表人才已經用盡,劉禪也病急亂投醫,寄希望于相父的兒子能創造奇跡。
但最終綿竹失守,諸葛瞻戰死時年三十七,諸葛尚與父同死,時年十九。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