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恒此人,統略知之。”
龐統看著認真傾聽的孔明,心中終于舒服了一點。
“曹賊征伐張繡之前,多攜子同征,建安二年張繡先降后叛后,使曹子脩身死,曹子恒乘馬逃脫。”
張飛插嘴道“軍師你這說的,啥叫先降后叛啊,那曹賊干的是人事兒嗎”
“三弟,休得多言。”劉備斥了一聲防止跑題,并示意龐統繼續。
“曹子脩身死后,曹子恒便被養在許都至今,此前孔明與我概述其權斗之事,此子不經軍陣,不知兵。”
“主公孤行夷陵,然北方非遍歷戰陣的曹賊,僅一孺子,孫侯假言拖之,朝中再有腐儒夸夸其談,其人必隔岸觀火。”
龐統說的含糊,但張飛聽得明白
“軍師意思是說這個曹丕是個宅里橫的”
眾人點頭,歸納一下不就是這個意思
劉關張三人兄弟之情,舉世皆知。
220年十月底,曹丕正式篡漢稱帝,在一次朝會上曹魏就提出過一個議題
劉備是否會因為關羽之死而興師伐吳
曹魏朝臣意見很快達成了統一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
魏延目光有點崇敬,曹賊之臣雖然言語不遜,但至少也是承認了關將軍的強悍,名將
張飛倒是呵呵一笑“大哥,看來這曹賊的亂臣頗為自信。”
劉備不說話,只是看著篡漢兩字發怔
在后世看來,后漢這便亡了
嘴上倒是嗤笑一聲“行逆亂之舉,反倒不敢認稱漢為蜀,自欺耳。”
“此事容易。”關羽淡淡道
“等兄長陳兵許都,我定然立馬執刀問此公卿,吾等是蜀還是漢”
但這時候唯有劉曄跳出來不同意,此人對于劉備性格看的非常清楚。
首先認為劉備此人性格剛強,從不服軟且不夠圓滑。
這個說的倒是沒錯的,畢竟劉曄乃光武之后,阜陵王劉延后代,正牌宗親。
我一個正牌皇親都應天順民了,你說你一個八百桿子打不著的宗親你拼什么命
劉備已經對皇叔的身份并不執著,聞言只是淡淡一笑,但更多的還是可惜
“子揚膽識過人,然曹賊與其有恩,甚為可惜。”
蔣琬既不服氣也有點憤然
“世祖之后以身奉賊,主公微末起家反而行光武之事。”
“曹賊之恩,比得過漢室之恩”
“自是不如。”孔明搖頭“揚州之亂時曹賊救他于亂軍之中確有恩情。”
“然身為宗親,失大義全小節,殊不智也。”
張飛比較實在,叫道
“嘿,姓曹的當著他面刨祖墳,他還能不聞不問,倒是好臣子”
性格上劉曄認為,劉備越是絕境越會采取激烈手段,以顯示自己還游刃有余。
其次,劉備和關羽的感情,名義上君臣,實際上感情比父子之情都要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