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關羽新喪,若劉備不能興兵為其報仇,那要如何給關羽一個交代呢
劉曄將劉備看的很清楚,而后來西晉名臣傅玄同樣對劉曄分析的很清楚
以劉曄有的明智權計,要是居有德義,行有忠信,古之大賢也就這樣了。
換個角度來說就是罵劉曄空有一個賢者的腦子,既無德義,又無忠信。
但再換個角度來說,那便是如此名臣也需要承認,劉曄的腦子真的很好使。
“這到底是在夸人還是在罵人”張飛蒙圈了。
孔明搖晃著羽扇笑道“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忠信德義乃是立身之本,此般全無,空有其才又有何用。”
“軍師這么一解釋俺就懂了”張飛以拳捶手
“這人是在罵這劉曄不算人”
“這劉子初倒是有識人之才。”龐統還挺佩服
“三言兩語便能斷定主公必然兵出夷陵,但后世如此之評,恐怕劉子初不得善終矣。”
不同于如郭嘉孔明這樣能一策安國的謀士,劉曄在歷史上知名更多的是因為他的超世之計沒有被采納。
其一是曹操拿下漢中之后,劉曄勸曹操得隴必須望蜀,需要趁著益州不穩,挾大勝之威,益州之民必然望風歸附。
如若現在不打,劉備帳下文有諸葛亮法正,武有關羽張飛,等安定了益州之后人家占據天險就沒得打了。
面對劉曄的勸諫,曹操做出了那個著名的“得隴不能望蜀”的決定。
“一策安國倒是過譽了。”孔明不贊成
“若無主公堅韌,以及諸位將軍死戰,隆中對亦不過榻上虛談而已。”
“曹賊退兵俺記得是因為碧眼大舅哥去拿那孫十萬的頭銜吧”
曹操不取漢中緊接著就是宕渠之戰,張飛記得清楚
“若曹賊知曉張八百之名,怕不是便要強攻益州了。”
“此策亦有紙上談兵之嫌。”關羽在腦中細細推敲了一番道
“關中攻益州有褒斜道有水路運糧草,然進益州,金牛道難行。”
“且曹賊帳下無益州降將,不通地理,如何速攻益州”
“其才不如軍師矣。”蔣琬總結。
孔明龐統不由點頭,然后對視一眼再看蔣琬你說的哪位軍師
其二便是夷陵之戰,劉曄在朝堂做出劉備必然出兵的預測的七個月后,劉備果然出兵。
孫吳面對蜀漢進攻,一方面積極備戰,另一方面主動遣使者投降稱臣。
孫權主動服軟了這可是大事情,朝臣皆賀,曹丕也很高興,這可是他老子一輩子都沒能做到的事情。
但就在這興奮勁兒上,劉曄又來了。
看得出來曹丕很開心,所以劉曄勸諫的很小心,苦口婆心,溫聲細語慢慢講。
首先認為以孫權的丑虜之性,無緣無故來降必然是到了危急時刻。
如今劉備伐吳,孫權擔心二咱們也出兵江東才來假降,既能讓我們不出兵,又能玩兒狐假虎威恐嚇劉備。
道理淺顯易懂,講完了就該畫大餅了
劉曄認為如今天下有十,曹有其八,孫劉各有一,此前兩者守望相助不好打,但現在他們窩里斗,這是老天給陛下你統一的機會啊
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計策,點齊兵馬直插江東腹地,與蜀漢分攻內外,不出十日孫吳就滅亡了。
而孫吳滅亡之后蜀漢就孤零零一個憑什么和我們斗耗都耗死他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