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和逍遙津之功名傳千年,后世武廟論能將其列入享祭祀香火。
抱病出征亦能破強敵,最終死于沙場也算一個武將最為完美的謝幕。
值得一說的同樣還是兩個,首先是劉曄這個倒霉蛋。
與曹丕奏對過后基本就不被曹丕所喜,沒有私下奏對的記錄了。
曹丕早亡后曹叡繼位,頗為寵信劉曄。
劉曄尋思這機會我不得好好把握住于是一改曹丕時的直諫作風,奏對每每揣摩上意。
但這種兩面人作風很快就被參了一本,曹叡也因此疏遠了劉曄。
劉曄對此無法接受,最終發狂而死,時年五十五歲。
龐統嗤笑“以曹子桓如此心性,夷陵后恐已惡劉子揚。”
“這曹叡能寵信劉子揚,至少說明其才已揚名,曹子桓視而不見罷了。”
“曹子桓自然無視。”簡雍大笑“畢竟全靠他的短視才顯劉子揚之名。”
“若是曹子桓為袁本初,劉子揚恐已性命不保矣。”
快活的氣氛中唯有劉備是大寫的心疼
“如此之才,何苦受氣于曹賊乎”
“有此才名而無功可樹,反倒成了千古笑談,惜哉劉子揚。”
“那看來前面那誰還說錯了。”張飛忘了傅玄的名字但還記得評價
“有腦子還能發狂而死”
糜竺懂一點,搖頭道“正是因為劉子揚聰慧,才會發狂而死。”
“歷任三主君,空有才而不得用,如何不發狂”
眾人都心有戚戚焉光幕說他運氣不佳還真沒錯。
另一個值得一說的是賈詡。
江陵之伐最終是因疫病退兵,因此曹丕并不覺得自己敗了,他還想打。
有鑒于之前面對劉曄的兩次“帝不聽”,這次曹丕學乖了,但沒完全學乖。
看到劉曄就心煩,所以曹丕找到賈詡去征詢意見。
賈詡之才不必多言,曹操也稱贊是賈詡讓他“信重於天下”。
面對父親的老臣,曹丕顯得很是乖巧,很慎重的問
江東和益州這兩個不聽話的,先抽哪一個
“俺不懂對策,但是俺懂這曹子桓心態。”
張飛搖頭
“剛征召的那些良家子也是如此,個個自比衛霍李,往往打上一仗就清醒了。”
“這賈詡別出什么計策了,沒用”
“他應該狠狠地給曹子桓臉上摑一巴掌”
“三弟”劉備日常頭痛。
其他眾臣看著張飛那大掌三將軍你是想自己上去摑一巴掌吧
賈詡已經七十多了,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一生謹慎的他決定最后發光發熱一次。
賈詡給曹丕的奏疏很長,但非常務實,總結下來就三個字搞發展。
策中賈詡看的非常明白,益州江東兩地都是據天險而守。
而且諸葛亮能治國,孫權識虛實,陸遜能用兵,都是一時俊杰,強打不保險,變數太多。
因此對策核心思想就是抓生產搞發展,八礦打二礦怕什么
用兵之道,先勝后戰,量敵用將。所以最好先文后武,耗死他就完了。
賈詡的對策高瞻遠矚,屬于治國之策,然而曹丕很不開心
我堂堂大魏皇帝來討個策略反被噴一臉口水
于是,帝不納。
簡雍“還真不如摑一巴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