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再次長嘆這張議潮真是生錯了時候。
那小太宗不行,如何及得上朕這真太宗千古一帝
“好男兒就該如此”關羽撫掌大贊
“只身平亂世,朝堂頌其名。勝則民喜,逝則民同悲。”
“如此一生,可謂無憾”
黃忠覺得相當勵志
“這張議潮起兵時,那論恐熱尚且還是吐蕃兩大勢力之一。”
“而不過十幾年后,從長安至西域無人不知張議潮之名,論恐熱這個曾經大敵也一言可滅。”
“真乃”黃忠搖了搖頭相當欽佩
“乃真英雄。”
武將們無不服氣,甚至張飛已經開始在為張議潮叫屈
“如此功績,如此好漢子,結果卻說只有盛唐一分氣象”
“如此苛言”
魏延也覺得頗為不服,同為武將,在他看來這張議潮幾乎已經做到了最好
“一人平西域尚被言僅有盛唐十分之一”
“那盛唐莫非能一言滅國乎”
眾人四顧搖頭,也覺得光幕多半是說順嘴了。
這張議潮其實也就靠一偏師,但能打的四方夷服,鑿穿河西,領千里之土重歸中國,如何算不上厲害
劉備亦搖頭,隨口道
“不知漢唐兩盛世,孰弱孰強。”
話音剛落便看到文武們目光灼灼的望過來,趕忙改口
“想來應是不及強漢。”
龐統點評起來就毫不客氣了
“這唐雖然有強悍武功,然不能殺的胡人喪膽”
“無論前漢還是今朝,百姓如何受過胡人如此折辱”
眾人不由得暗自點頭,還是我大漢更勝一籌呀。
至于五胡亂華什么的,那時候漢都被篡多少年了
大唐好詩風,詩詞見證了盛唐的崛起,同樣也見證了晚唐的衰落。
安史之亂的前一年,杜甫就已經嗅到了這個帝國腐爛的味道,怒罵
“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
張議潮起兵前,晚唐的暮味更重,當時許渾也感嘆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而張議潮的起事讓河西百姓見到了歸唐的曙光。
現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敦煌遺書記載了河西人的稱贊
“敦煌古往出神將,感得諸蕃遙欽仰早晚滅狼蕃,一齊拜圣顏。”
涼州收復河西打通之后,歸唐的遺民張喬也揮筆寫詩題下了自己復雜感受
“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張議潮死后三年,王仙芝、黃巢接連起義。
韋莊同樣用詩文描繪了自己見到的末路大唐
“舞伎歌姬盡暗捐,嬰兒稚女皆生棄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張議潮并沒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他只是晚唐如流星一般的一抹亮色,是歷史賜予大唐巨人最后的體面。
“敦煌遺書如何竟在法國”
孔明身體微微前傾,疑惑不解。
他可是記得在介紹那國寶白羆時,第一個下黑手的可就是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