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將們素來對這些沒有半點好感,張飛不屑猜測
“說不準也如那棒子一般,劫了咱們的東西,拿來充當自己的。”
“只恨那后世王朝武備松懈,竟被這法獠所趁”
孔明搖頭只能將這些疑惑暫時壓下,心中倒是對那無君之朝建立之前的歷史好奇了起來。
“山雨欲來風滿樓說得真好。”龐統則是默默品味詩詞。
只覺得被光幕單獨摘出來的都有其獨到之處。
這被法獠搶過去的詩詞雖然辭藻不華麗,但勝在感情真摯。
“這河西民心可用啊,多壯烈之遺民。”
公安縣偏廳里對于唐人的詩詞都慢慢揣摩,只覺得這唐朝的文治似乎也頗有建樹。
而唐滅之景,眾人也只是嘆息。
董卓之禍也不過二十年,百年洛陽付之一炬,當初之禍,竟也如此一般。
或許是因為之前早有心理準備,李世民只是一腳踢飛了旁邊的一個登子。
“安史之亂危殆至此”
李世民頹然,這感覺就像是知道有一場兵敗在等著自己。
但既不知敵將是誰,亦不知如何敗的,滿滿的都是無力感。
“十萬之軍盡喪,生者也成了白發軍。”
房玄齡與杜如晦同樣也注意到了另一個新奇字眼。
“王仙芝與黃巢起義”
房玄齡遲鈍了一下“這不是百姓叛亂乎”
在兩位重臣看來,起義就是起義兵義軍的意思,但
“那吐蕃為張議潮所掃清。”杜如晦一字一句道
“而張議潮歸長安后,也未有領兵記錄,可見當時晚唐或已無外患。”
“故王仙芝與黃巢其人,是起義兵反唐”
長孫無忌嚇了一跳,很想反駁點什么,于是先飛快了掃了一眼陛下的臉色。
出乎意料李世民臉色并無不豫,只是靜靜看著那方小小的光幕。
于是長孫無忌也決定閉口不言。
杜如晦大膽一拱手道
“請大家治臣失言之罪,依臣之見,那后世既非唐民亦非漢民,這王仙芝與黃巢受此贊譽。”
“或是因為晚唐內憂外患,官吏反成百姓之敵。一如”
李世民搖搖頭,這例子還用說簡直太多了。
他此前承千古一帝之贊譽,當時便幻想過或許真締造了一千年之朝。
但如今以張議潮算來,唐祚至多也就三百年。
“一個千古一帝,僅能保百年嗎”
這一刻猶如曾經身為秦王行軍打仗一般,李世民的思維無比清晰
“若延唐祚,則先延百年盛世,而百年盛世之持久,在朕之子孫,更在朕之文治武功。”
朕這貞觀上將要締造出更強的貞觀之唐
李世民雄心勃勃,首先,他就要超越光幕歷史中的那個自己
回望歷史,張議潮也是晚唐為數不多的救星之一。
只是可惜,依靠吐蕃之亂趁勢起兵收復故土的張議潮,
是個先天發育不良的一方勢力,而且在打通涼州之后還受唐庭掣肘。
吐蕃在河西的百年統治,既成就了張議潮的威名。
又從根子上毀掉了充滿希望的歸義軍。
第二更稍晚,下一章這部分內容完結,需要寫的公允一點。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