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子野心”杜如晦仔細咂摸著這詞,覺得以此稱之,再合適不過。
“此前聽聞后世倭國侵略,如今觀之,東夷不通教化,全仰賴我華夏。”
“結果卻在后世反咬一口,與惡狼有何異”
長孫無忌稍微提出異議
“我盛唐自可威服四方,然觀后世又如何”
“那宋皇不修武德,不說西域,連燕云之地都不可得。”
“元皇不明,但聽聞那元曲感嘆亂世人不如盛世犬,或也是個如宋一般的王朝。”
“縱覽青史,若是后世之帝皇,有大家之半分武德,倭國安敢復叛”
杜如晦心中不屑,好嘛,拐了一圈結果還是為了說這話。
李世民面色好看一些,但也不搭長孫無忌的話,只是問道
“這日出之地天子是什么”
眾臣默然,魏征昂首
“對此,臣略懂。”
“倭國,百濟新羅之東南,水路三千里,于海中依山島而居。如今看來”
魏征瞧著那張地圖,倭國之島全貌清清楚楚,遠不是一個山島就能形容的,多少得算巨島。
湊近地圖,魏征以手比劃道“漢時言說其國境自南向北要走五月,自西向東要走三月,沿途三十余國,皆自稱王。”
“想必此乃內亂之始。”李世民很能理解“爾后”
魏征略略回憶,道
“開皇二十年,倭王阿輩雞彌,遣使來華夏,使者言稱倭王以天為兄,以日為弟,隋文皇帝批其無義理,訓令改之。”
“說得好,做得好”李世民稱贊道。
其他臣子也明白你一倭王以天為兄,那堂堂中國天子置于何地莫不是還要與你稱叔不成
魏征點點頭,他也覺得這倭王多少有點夜郎自大,繼續道
“大業三年,倭王再遣使朝貢,稱聞聽海西菩薩天子敬佛法,遣沙門數十人來學佛法。”
“光幕所說之稱呼便是來自于此次所訪之國書,當時帝上不悅,批其蠻夷無禮,勿復聞。”
眾臣緩緩點頭,原來是這么個情況,杜如晦批評道“本末倒置,夜郎自大。”
李世民聞聽后搖頭笑道
“菩薩天子倒是有名。”
“不過蠻夷之國,遣使學佛”李世民總覺得那時或已經有貓膩了。
魏征再次站起來,躬身道“大業四年有使文林郎使于倭國,臣請比示路線。”
李世民自無不允。
魏征以手比劃,首先點的是山東,道
“裴清由萊州東渡至百濟,橫穿又入海,至竹島后往南經過舭羅國、都斯麻國,于夷洲上岸東行。”
“東行所見竹斯國與秦王國,其人與華夏無二,竹斯國往東十余國皆附庸于倭奴王,裴清與其各敘禮節乃返。”
李世民陽光跟著魏征的手指,這條路線從中原出發,經山東出海,再橫穿朝鮮半島后經海南下,最終在倭國又一路東行,最終帶回了這些記錄。
“愛卿竟了解如此之多”李世民分外驚喜。
魏征不敢居功“臣僅是聽聞,此乃駕部郎中裴清出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