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對江東無一絲留戀,只是有點傷感
“江表鯨吞天下之謀,最終只成四姓私戶之計。”
“赤壁談笑間滅曹軍灰飛煙滅,百載風云茍且過,侯景之亂蕩江東。”
孔明在一旁輕輕拍了拍龐統以作安慰,龐統則是笑笑并無介懷之色。
上首的劉備看著這倭國的源氏來源大皺眉頭
“這倭國隔海竟能知曉我漢地四百年前之典故。”
“如此欽慕中原,為何絲毫不知禮義為何物,徒為牛頭馬面之徒邪”
張松聲音尖銳道
“主公,這番邦學禮而不知義,不過是沐猴而冠徒有儀表罷了”
“定然是慕中華之大,故自慚形穢引己為恥。”
“然從其于己妄加尊號可知其野心昔日慕中華之強而能跪伏于地,則他日中華遭亂而生側反之心”
“如此行徑,豈非如那司馬懿一般”
啊這劉備沉默了下,應該倒也不至于拿那司馬懿做比較吧
畢竟如今司馬懿不過三十幾歲且曹操依然健在,如此應是生不出什么不臣之心的。
若是知曉倭奴之事之行徑,定然也會破口大罵。
但從心底,劉備倒是覺得張松說的多半沒錯。
龐統冷笑“一如肉飼鷹隼,饑即為用,飽則飏去。”
張飛撓了撓頭疑惑
“彼輩行如禽獸,又無如印度一般的佛教。”
“后世應當不會有那精倭之徒吧”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李世民慢慢重復了一下這句話,若有所思。
魏征很貼心給李世民進言道
“下之事上也,從其所行。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李世民很是嫌棄的斜視了一眼禮記我又不是沒看過
這怎么見縫插針就能勸諫的
他只是一時間思緒有點飄得遠了,從帝王角度看來,佛道都只是手段,誰信那玩意兒
蕭衍倒是信佛,求沒求到來世不知道,成了后世的笑話倒是真的。
但,上御其策,下奔其效,投上所好,言行必效。
看來不管是佛還是道,這皇權都要離它遠一點,免得被拿去招搖撞騙而不自知。
就如這禮記所說,上者,民之表率也。
不過看到后面的文字李世民眼神又是一凝
關中與關東豪強之爭有這么夸張嗎
而對于光幕將魏晉至唐初的士族分四家的這個說法,貞觀群臣也倍感新奇,低頭思忖了一下便開始互相瞧著對方,心中暗自判斷對方是屬于哪一批的
房玄齡倒是沒計較那么多,他就一個感想
這不是現成的寫晉書的材料
李世民倒是坐不住了
“前面說朕小心眼,這里又謗言朕徒好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