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丹徒勞無用,火藥大用傳世。
孔明覺得道長們的推斷倒也沒錯。
畢竟那后世確實是以這“大破之丹”借工造之物飛舉,得以窺天地知日月。
只是接下來應該要告誡道長們一二。
免得他們還沒看到火藥之妙用,就先被這大破之丹給炸了個白日飛升。
給正在激烈爭論的道長們一些空間,孔明踱步到一邊,看到了道長們的上一份丹方
“硝石三,赤糖三,雄黃一,一一搗碎研磨,淆勻以成丹。”
道長們還真是與時俱進。
孔明心下佩服,這蔗糖在蜀中制出不過半年,道士們便已經毫不心疼的拿來煉丹了。
制糖需要大量甘蔗,此前蜀中所種植,食用足夠,制糖則杯水車薪,故而此時蔗糖價居高不下。
孔明雖已安排了擴大種植,但第一茬甘蔗也差不多要今歲入秋才能收獲了。
不過從另一個方向考慮也令孔明扶額長嘆
所以你們是完全沒有一個靠譜的丹方是嗎
既如此這“煙丹”之方還是先記下,等不差糖了再慢慢研制便是。
執筆寫下意見之后,離開時孔明還給道長們貼心的關好門。
如今的成都府衙比起來劉璋時已經變化了不少。
即便如今劉備將兩位夫人接到了成都,也不過只能住上間的樣子。
空置的宮室便順理成章的被征作各種用途,比如道長們煉丹,比如匠人們研制玻璃,比如張松如今異常上心的“小太學”。
孔明暫時沒將家眷接來成都。
于公來說,夫人已在公安縣設多個工學工房,制工巧興匠造,工學已有蒸蒸日上之勢。
于私來說,孔明亦想看夫人有一番作為,尤其在得知“陳寶光妻”后,這種想法更甚。
府衙中孔明如今亦有一間戒備森嚴的工房,房間內林林總總遍布著各種微小模型、匠造圖紙、以及上次光幕時所得的被稱夢溪筆談的部分圖像。
最為顯眼的當然是正中央位置掛著的一個巨大圓球圖像,上面是孔明懷著莫大的敬畏心情親筆書寫的地球二字。
而如今孔明正在盯著地球沉思化學之道。
被光幕評稱為“神經病”的草木灰制堿法,確實并不復雜。
燒好的草木灰加水煮沸,以絹帛過濾靜置一夜,最終取上方澄澈透明之水便是含堿之水。
雖然看上去似乎與河水無甚區別,但用之煮粥更加粘稠,用之清洗衣物能使葛衣變柔。
造紙若用這堿水,紙漿也平時要更加潔白,頗為神奇。
但其內里究竟是何般道理
沉思中的孔明回到幾案旁邊,在紙上提筆寫下了草木灰三字。
然后在草木灰三字下面,寫下了“肥田”二字。
自先秦起草木灰就已被用來肥田,但因地域差別,肥田所用草木灰量亦有多寡。
略作思忖,孔明將了解到的情況依次提筆寫下
河東郡,田地不施草木灰。
平原郡,每畝地草木灰九合。
南陽郡,每畝地草木灰一斗。
武陵郡,每畝地草木灰半斛。
半斛為五斗,為五十升,為五百合。
由此,孔明寫出了觀察出的現象由北至南,草木灰的肥田之效愈來愈顯著。
頓了頓,孔明繼續提筆寫下由草木灰制堿法可知,草木灰中富堿。
再次駐筆努力回想是否有所遺漏后,孔明慎重寫下了結論北地或富堿,南地或缺堿。
順帶寫下了猜測
橘生淮南淮北之別,因堿之多寡方有差異
北方少竹,南方少韭,是否亦與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