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起兵的兩條路線,安祿山沒糾結太久選擇了easy模式
從起兵到攻下洛陽,僅耗時一個月,可謂神速。
安祿山的起兵地范陽,有另一個名字涿州,這也算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了。
漢末時,張飛和劉備都是從這里離開去闖蕩天下。
唐中時,安祿山由此起兵,并且最終的死法跟張飛差不多,暴而無恩。
北宋時,這里是高粱河飆車賽道的終點,驢車皇帝率先抵達保住了性命,后世更是有詩贊曰
西直門外殺聲急,宋遼倆軍爭高低。
耶律鐵騎雖剽勇,奈何驢車有漂移。
嗯這個扯遠了,總之,安祿山選擇直接南下渡黃河,然后向西攻下洛陽這條路,順暢的不成樣子。
而安祿山都已經超神了,玄宗還在泉水掛機呢。
當河北八百里加急的軍情送到玄宗案頭上時,玄宗哈哈一笑惡祿山者騙人。
你們啊,不要因為嫉妒安祿山就搞這些大新聞
不要睜著眼睛亂說,祿山很難的。
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這么多年沒有升遷,有沒有認真討朕的歡心
直到后來越來越多的奏報送入長安,玄宗才強迫自己相信這個事實安祿山真的反了
而緊接著擺在玄宗面前的問題就是怎么平叛
朝中公卿你推我我推你,沒人敢冒頭。
恰逢這時封常清回中央述職,這位流民出身、從軍起家的忠良節度使主動請戰。
玄宗自然求之不得,命封常清領中央軍平叛。
而領兵出了潼關之后,封常清就迅速察覺了不對。
此時的中央軍有兩支彍騎和北衙禁軍。
久鎮長安無戰事之虞,且地位清貴,向來是勛貴子弟鍍金的好地方。
玄宗改府兵為募兵之后,中央禁軍中的悍卒都選擇響應征募去邊疆殺敵搏出身,不受少爺兵的鳥氣,所以這兩支中央軍飛速糜爛。
留下記載最清楚的是彍騎,從滿額的十二萬人縮減到八萬人,而且基本都有自己的營生。
富兵出去做生意,窮兵出去表演角抵、拔河、扛鐵賺賞錢。
這樣的部隊即使被封常清率領,結局也可想而知,連戰連敗,洛陽很快淪陷。
東都陷落,朝野震動,此時的玄宗也明白到了緊要關頭,飛快下詔
詔書一洛陽陷落乃封常清之責,留其命貶為白衣,派到陜州高仙芝處聽命。
詔書二朕要御駕親征,前往前線陜州督戰
趙匡胤驢車皇帝為何人宋如何言稱北宋
諸葛亮靖康恥降,宋皇南渡,皇帝改姓,閣下不知〗
李世民瞧著光幕上兩行字頓感無語,諸葛武侯這是生怕趙匡胤開心啊。
但他不打算摻和,雖說這宋承唐,但李世民實在是不太想認,至少
“這玄宗還能主動親征,倒是有幾分骨氣”
比起來那個污涂封禪的宋朝皇帝,還得要大臣逼著才能上前線,還是要強上一點的。
而且此前有青樓天子,完顏趙帝,如今又多了個驢車皇帝。
李世民不傻,不管怎么看都不像一個好稱呼。
因此心情好了一些,但并不多,因為在他看來,剿滅這叛軍最好的時機終歸還是失去了。
這方面李靖倒是與李世民不謀而合
“兩支禁軍,若是足額應有二十萬之數,面對叛軍從河北奔襲而至,且以逸待勞。”
“挫敵鋒銳,則彼輩定然自亂陣腳,等四方節度使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