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來說,劉備連那宋朝都是羨慕的。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是尚書當中的感嘆。
就比如光武皇帝復漢,能作為治國參考者,唯有前漢以及僅存一十四年的秦。
到了這李世民治國,能遍攬四百年大漢之功錯,能詳觀二百年門閥之禍亂,還能看那前隋舊事以自省。
宋朝就更是如此,以千年史冊作考,上能革除前朝之弊,下能延展先賢之智。
雖然吧,這宋朝不知為何,似乎完全沒學到漢唐的武功。
但宋朝大興科技之法,光幕也說絕大多數都是傳承并改進先輩之草創。
最近孔明之勞累,劉備也是看的見的。
墨經論衡等少有人看的典籍被孔明勘誤校正,并嘗試將其中所載之理梳理條目。
九章周髀也被孔明重新抄錄研習,并以通俗之言釋之,擇其中簡易之算法,請劉巴授于小太學。
若孔明能如宋朝一般有千年青史為參鑒,何至于如此辛苦
如今光幕給了他們這群先行者參考后來者的機會,劉備是完全不打算錯過的。
再簡單再無聊的事跡,對此時的他們來說也是一筆財富。
唐滅東突厥之后,周邊國家一時間噤若寒蟬,連忙給二鳳上了一頂“天可汗”的高帽子戴。
但吐谷渾的可汗伏允站出來表示李世民算個毛勞資想搶就搶,你能奈我何
吐谷渾是隋朝時就在蹦跶的老牌勢力了,興盛時候控制了半個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大片地圖,時常縱兵掠邊。
但終隋一朝,對吐谷渾基本是處于無可奈何的狀態。
畢竟吐谷渾的老巢海拔三千米算得上高原,而且熟悉地利,打不過就先藏起來,等你糧草耗盡再出來惡心你就是了。
楊廣在位時就起大軍征伐過吐谷渾,雖然勝了,但一分錢好處都沒撈著,反而在大軍糧草耗盡后被吐谷渾騎臉打到了河套,楊廣還沒啥好辦法。
也因此伏允對于中原皇帝并不在意,而且早期二鳳為了攢錢報渭水之仇多有忍氣吞聲,這讓伏允更加膨脹了
天可汗,就這
東突厥滅亡后,伏允一邊派使者去長安送點陳芝麻爛谷子表示天可汗真厲害,一邊騷擾掠邊不斷。
而在外交上,吐谷渾更是將天可汗的面子當擦腳布。
面對二鳳派來問責的使者鴻臚丞趙德楷,伏允大手一揮直接扣留,送去西域種西瓜了。
接著面對唐朝接連派來的十幾波使者,伏允一邊敷衍,一邊手腳不停的接連打下了鄯州、蘭州、廓州等地,隨后才不情不愿的放回趙德凱。
634年,李世民終于忍無可忍,成立西海道,命段志玄為行軍總管討伐吐谷渾,并命契苾黨項等部落配合唐朝的軍事行動。
這次討伐取得的效果與楊廣如出一轍,伏允在失敗后迅速領軍后撤。
段志玄領著大軍在青海折騰了一個月凈吃飯看風景了,敵軍一個都沒找到,最終糧草吃的差不多了,被迫撤回。
結果段志玄還沒返回京師呢,吐谷渾再度冒頭襲擊武威的軍情就已經送到了長安。
面子徹底掛不住的李二鳳咬牙切齒
本想以天可汗的身份與伱們相處,可換來的卻是蹬鼻子上臉。
我攤牌了,我有滅國上將李靖,乖乖洗好脖子等死吧
滅國上將李靖品味了一下,心中大樂,雖然比之陛下的天策上將更加直白,但威風啊。
而在另一邊,李積已經在義憤填膺的請戰了
“真乃不知死活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