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將這個虬髯客傳當做一個普通來看的話,李世民很滿意。
但是若說這虬髯客乃是取材于他本人,李世民就要說一派胡言了。
這當中的李靖風流倜儻,有姿容,好不瀟灑快活。
而這虬髯客呢坐下來吃飯先展示仇家腦袋,然后還得拿出仇家心肝分食。
“頡利如今尚且安享富貴,朕何曾噬其心肝下酒”
“定為后世之牽強附會”
李世民振振有詞。
但這話嘛臣子們瞧了瞧陛下那末端卷曲的胡須。
而且公允的來說,頡利整整大您二十歲,結果三天兩頭不是給您跳舞,就是被您當兒孫訓。
曾經的草原雄主,如今的宮室伶人。
頡利多半也是覺得生不如死。
“反倒是這后輩唐民所寫的太原公子李世民,甚合朕意。”
“裼裘而來,神氣揚揚,精采驚人,神氣清朗。”
連番的用詞兒讓李世民笑意橫生,連連點頭。
裼裘即不束外衣,露出里面穿著的裘服,李世民記得自己少時確實喜歡這么穿。
看著擱那兒因為衣品沾沾自喜的李世民,五十歲的房玄齡與六十歲的李靖目光撞到了一起。
然后一起無奈一笑陛下功威甚著,導致他們總是忘了年齡。
認真算起來的話,秦王府舊臣里似乎基本都是陛下的長輩。
自喜完畢,大唐皇帝倒是想起來一件事
“后輩猶記貞觀之憾,朕心甚慰。”
“然相較于高句麗,新羅百濟二國,必殄滅之”
李世民可是還記得光幕曾說起過,后世那哭錯墳的掩耳盜鈴之國,其前身乃是新羅百濟,與高句麗關系不大。
知曉來龍去脈,猶記得那“獨眼龍李世民”畫面的杜如晦不由得腹誹
陛下您還說自己不是小心眼
蘇定方在詳詢李靖后更加摩拳擦掌
無論西域還是東海,皆是功績啊。
劉備也在默閱這故事,邊讀邊忍不住拍著大腿感嘆
“此間三人,亦頗有任俠之風也。”
對于任俠,劉備還是有發言權的。
尚義氣,書意氣,一見如故的三個豪杰,臧否天下,濟弱鋤強,開太平之世,就像
“這不就是類似俺與兩位兄長嘛”
張飛表示這可太熟悉了。
劉備扭頭仔細打量著自己三弟,從黃巾起至今,三十年光陰如流水。
幾經戰亂,亦有顛沛流離,然云長不棄,翼德相隨,更有子龍之護,孔明不畏艱難出山扶漢。
打量著廳內嘴角噙笑的諸人,劉備瀟灑的拱拱手。
不畏曹賊之刀兵,不屈曹賊之富貴。
能有眾人襄助何其有幸已經不必多言矣。
龐統笑著嚷嚷道
“主公何故一言不發是怕臣等討要封賞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