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能大敗這唐朝”
張飛表示懷疑。
安史之亂那吐蕃貴族的種種記錄張飛還沒忘呢,只是覺得這大唐武功正盛,這吐蕃就敢迫不及待上來捋虎須了
孔明不以為忤,羽扇一揮笑道
“我等不妨假設,翼德你若為吐蕃國主,欲為吐蕃開疆拓土,當如何抉擇”
“俺”
張飛摸了摸鋼針似的胡須,計上心頭
“效仿呂布安祿山之流,拜那高宗武后為義父義母。”
“再效仿司馬懿之流,陰養士卒,只待”
“停停停”
孔明略感頭痛,用羽扇敲著張飛的腦袋
“休要玩笑”
“好好好,且讓俺想想。”
張飛略感委屈,這計策怎么著也算是取歷代精華了,如何不行
不過開啟認真模式后,三軍統帥張飛對著身后的地形圖看了又看后也不得不承認
“若想外拓,似乎確實僅有出青海,襲河西一途。”
這副地形圖標的簡略,但也能看的清楚,這吐蕃四面八方皆為連綿山脈。
唯有東部乃是群山闕口,順著走就是那后世所稱的青海湖,再從青海湖往東就是河西走廊了。
孔明點點頭道
“這青海于吐蕃來說,乃必取之地。”
“其地有被唐朝擊敗滅國之吐谷渾部眾,有與唐朝關系不睦之黨項諸部。”
“吐蕃必將秣馬厲兵,傾國之力而取之,唐朝若無防備,恐”
需要說明的是,吐蕃的國策非常簡單
就是要吞并吐谷渾,拿下青海。
吐蕃第一次進入大唐的視線就是因為劫掠吐谷渾。
貞觀十一年,李世民接到了吐谷渾的哭訴爸爸,有人打我
還沒等二鳳仔細調查清楚呢,貞觀十二年就接到了吐蕃侵掠松洲的消息。
新仇舊賬一起算的情況下,大唐當時給了吐蕃足夠的尊重
起五萬大軍,侯君集任行軍大總管,執失思力與劉蘭各為左右翼策應,牛進達為前鋒,四路齊出攻吐蕃。
結果讓二鳳沒想到的是,主帥侯君集還沒動身呢,前鋒牛進達就已經大敗吐蕃了。
而且吐蕃跪的相當迅速
不僅飛速將此前侵占的人口土地皆盡歸還,還遣使認錯,并讓祿東贊親自為使,獻黃金五千兩,珍寶數百,既是謝罪,也是為求親。
松贊干布確實稱得上吐蕃的一代英主,跟二鳳也算是翁婿和諧的佳話,其人活著的時候是大唐與吐蕃的蜜月期。
李世民本身就是個軍事家,具體反應到大唐的國策上就是對吐谷渾的極端重視。
因為這塊地方介于大唐和難搞的吐蕃之間,屬于戰略緩沖區。
同時還控制著青海四面八方的所有交通要道,聯系著中原與漠北、西域、西藏、甘南等地的溝通交流。
也是因此,李世民在整個貞觀年間都在密切注視著吐谷渾,一旦有反唐或者自立的苗頭出現就飛速介入,以雷霆之威剿滅,同時不惜以和親的手段讓吐谷渾成為大唐的忠實擁躉。
因此在整個貞觀年間,吐谷渾國滅之后雖然名聲不顯,但二鳳對西突厥的攻略每次都是多路齊發,吐谷渾所控制的青海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