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在貞觀后期,青海道也成了絲綢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唐的經濟命脈之一。
成為天可汗最忠實狗腿子的吐谷渾也是鎖死吐蕃東進的第一道屏障。
但到了李治時期,這道屏障出現了裂痕。
侯君集一抬頭就看到了長孫無忌幸災樂禍的笑容。
“潞國公運不及人也。”
這是長孫無忌小聲說的話,看似關心哀嘆,讓侯君集有一瞬間想和這死胖子拼了。
不帶這么欺負人的
不過心底也在反思,莫非自己的運氣在玄武門用完了
有光幕啟路本是好事,但連著在京城呆了那么久,涉及到自己的都只是片言碎語。
結果一不在長安,就抖出來一個大消息。
倘若他侯君集當時在場,當場抱著陛下的腿求情,是不是也不至于陷入如今尷尬的境地
侯君集心中的哀嘆影響不到李世民。
對后世稱他為軍事家,并對這吐谷渾的一長串分析,李世民淡定點頭
“如此言論,不過朕于吐谷渾軍略的十之二三。”
沒錯,朕就是這么強,就是這么想的。
同時也瞪大眼睛,將這些分析一股腦的全都記了下來,并打算晚上尋杜如晦要來記錄溫習一下。
李靖只敢在心里撇撇嘴,但同時心里也戰意洶涌。
光幕這個說法與他所想不謀而合,而如今剛好搶先發難,給吐蕃人一個驚喜
房玄齡隨即提出自己的建議
“于青海湖鎖死吐蕃東進之路,爾后開關貿易即可。”
張議潮篇河西的慘狀已經昭示了吐蕃的野蠻,房玄齡可不打算將這戰火燒到未來的大唐命脈上。
杜如晦的看法與老朋友一樣,更加井井有條
“八年后吐蕃傾力而來敗于我唐先鋒軍,那如今更是不足為患。”
“與其冒著高反之憂強征,不如鎖之,更能以重利驅之攻西突厥。”
在意識到如今吐蕃的弱小后,眾臣一時間倒是看的分明了,這吐蕃不過就是一個高原上的突厥人罷了。
輕輕點頭,將房杜二人說的都納入考慮,李世民對這所謂的裂痕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想來應當是皇子治滅西突厥后便以為西域高枕無憂。”
“目中所見,唯有朕未能平的高句麗。”
吐谷渾是二鳳親手給河西走廊打造的一重保險。
而這重保險,在李治并不是很重視的情況下,被祿東贊親手撕開。
就如同二鳳當時一意孤行要定高昌一般,祿東贊同樣為吐蕃精準的找到了一個窗口期。
以655年蘇定方掛帥征伐高句麗開始,唐朝與高句麗開啟了高宗時的十四年戰爭。
在蘇定方遼東掛帥的次年,656年祿東贊揮師攻取白蘭羌,660年以白蘭羌屬地為跳板,蠶食吐谷渾。
并且,祿東贊還有意的對唐朝拉扯,既拖延遼東的攻略,也遮蔽吐蕃的小動作。
662年,吐蕃與弓月部落締盟,聲勢震天,號稱要反唐,李治不得已派蘇海政為鵬海道行軍大總管平叛。
祿東贊面對唐朝天軍顯得很淡定
給我們錢和糧食,我們就不反唐了,不然我們立馬跑,等你走了繼續反唐。
蘇海政為求速平,饋敵軍資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