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中,一副朝鮮半島的地圖被推了出來。
依靠著從后世得到的地圖,李世民也繪制了多幅局部的小地圖。
就比如眼前的這個遼東地圖,以后世地圖為底,將如今各郡縣標注其上,再輔以高句麗、百濟、新羅三方的勢力范圍。
李靖端詳了一番后,隨后拿起來炭筆,接連幾筆將唐軍進軍路線給補上了。
如今他們也逐漸習慣了后世的這種軍圖繪法,一個簡單的箭頭便能表示出行軍方向,簡單明了。
李世民一番打量之后,平心而論判斷道
“若是無百濟之亂,如此多路進軍,勉強尚可。”
李靖點點頭,雖然從心里覺得征發的大軍太多,但若是力求穩妥一戰而定,倒也無可厚非。
隨后李靖刷刷幾筆,將百濟的勢力范圍簡單打了幾條橫線,唯獨略過了泗沘城。
于是朝鮮半島的局勢便簡單的呈現了出來。
李靖順便還在倭國的方向標注了一個向西的箭頭。
于是李世民只能嘆了一口氣
“三足鼎立之勢被破,竟危殆至此。”
對朝鮮半島局勢,后世稱其為脆弱的平衡,說得倒是沒錯。
就李世民如今掌握的情報來看,高句麗雖然勢大但并不足以吞并百濟和新羅。
百濟的開國者乃是從高句麗奔逃出來的,故而勉強還算是漢家藩屬邦國,而新羅則是朝鮮半島的土人所開之國。
故而百濟和新羅也是貌合神離,而且如今才知這百濟還跟倭國暗中有勾連,那新羅估計也逃不開。
于是李世民皺著眉頭第一次有了掀桌的沖動
“寸許之地,魑魅魍魎繁多”
但李靖手下筆不停,回憶了一番之后,從遼東戰場上拉出來一個箭頭往西
“那薛仁貴的三箭定天山也在此時。”
“彼時與薛仁貴一同出擊者還有那蕭嗣業,乃是蘇烈副將。”
“故而如此看來,應當是有一路人馬由遼東抽調往北地平叛。”
李靖接連幾筆下來,唐朝整個東北方的局勢便徹底呈現在眾人眼里。
于是李世民更是嘆了口氣
“若是百濟不,若是這熊津都督府安定”
話猶未盡,但其中意思眾人也都清楚。
若是這熊津都督府能內外安定,向北能支援高句麗戰場,往東能砍掉倭國伸出來的爪子,同時還能鉗制新羅,整個半島的局勢或能解開。
但如今
“這倭國女皇,野心昭昭。”
李世民拍案冷笑
“朕有生之年,定要將其擒于殿下,讓其親口給朕述說欲征中國之志。”
有野心不要緊,他最喜歡打的就是這種。
最重要的,竟還是個少見的番邦女皇。
不得不說,李世民現在對倭國的興趣又增了不止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