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倭王之死,乃是其賊膽心虛,恐唐軍天威,驚懼而死,與我唐使者有何干系”
根據倭國自己的歷史記載,在郭務悰到達倭國之后不久,便剛好趕上了倭國的壬申之亂。
這件事說穿了也并不復雜,白江口之戰的戰敗導致天智天皇威信下降。
這種情況下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獲得了更多的政治話語權,最終在668年被立為東宮,也就是太子。
而在郭務悰到達倭國后不久,病重的天智天皇宣布了一項新的任命
任命自己的兒子大友皇子為太政大臣,這個位置基本就等同于宰相或者相國。
如此一來,身為太子的大海人在政治權力上就被架空了,但天智天皇還不放心,將太子召到榻前交代
我快死啦,準備把皇位讓給伱。
天智天皇本就是靠權力斗爭上位的高手,歷經古人大兄皇子之亂、蘇我石川麻呂事件、有間皇子之變,可謂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
這種情況下大海人很懂事,主動推辭,并推舉相國,也就是天智天皇的親兒子大友皇子為太子,為了避嫌還出家為僧。
等到天智天皇死掉之后,繼位的大友皇子并不打算放過自己的親叔叔。
這場沖突最終演變為一場真刀真槍的火并,而最終的結果反而是在野的大海人獲勝,徹底擊敗了手握政府軍的大友不說,還逼得自己親侄子自縊而死。
而在大海人皇子獲勝之后,郭務悰拍拍屁股回國了,揮一揮衣袖,用船裝走了很多財富。
倭國歷史上叛亂并不少,但叛亂者能夠車翻中央軍的寥寥無幾,因此這場內亂很是耐人尋味,而郭務悰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們也無從得知。
大海人登基之后號天武天皇,并再次推動了唐風改革,正式開始從內到外的全方位學習唐朝。
天武天皇也是倭國歷史上首個學習唐朝使用年號的天皇,并正式廢掉了倭國自己的歷法,改用唐朝的元嘉歷。
而天武天皇的結局也非常有唐風韻味在他駕崩后,他的親侄女兼皇后經過權利斗爭后臨朝稱制,成為倭國歷史上第三位女性天皇,即持統天皇。
持統天皇在位七年后讓位于自己的孫子,成為倭國首個太上皇,并與自己孫子一起執掌權力處理政務。
這出兄弟相爭,皇后稱帝,二圣臨朝,最終還政于朝,以及太上皇制度等等。
很難不讓人想起趙匡胤趙匡義、武則天李治等人物,只能說實在是太像了。
不過可惜的是中原王朝對于海洋向來不感興趣,因此可能改變了倭國歷史的郭務悰名字并不見于新舊唐書,只見于倭國的國史。
同樣也有人認為郭務悰乃是熊津都督府的唐軍將領,這一起入倭國打秋風乃是其臨時起意。
但根據倭國歷史記載,郭務悰入倭時是有帶國書的,而且這國書開頭就讓倭國人很不舒服,因為開頭是李治大喇喇寫的
“大唐皇帝敬問倭王云云”
倭國后來引以為恥,畢竟他們在跟廣神遞交國書時就已經自稱天皇了,結果又被李治降格為了倭王,對此頗多怨言。
既然有攜帶國書,可見郭務悰是李治正兒八經委派的使者,而其作風也相當具有強唐風采。
汴梁御苑中,低著腦袋專注看光幕的趙光義感覺脖子上的汗毛都立了起來。
不用抬頭都知道,兄長此時必然正在用鋒銳的目光審視著自己。
而想到兄長腰間別著的玉斧,趙光義不由得心亂如麻。
o工作暫時告一段落,就等周六的決賽了,連著四天操勞結果懈怠了一下,明天一定照常。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