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軍陣的將士主打一個拉弓百發百中、拔刀人馬俱碎,遠程可摧峰,近戰可登難,是一個遠程超級強力,但是近戰也不弱的軍陣。
雖然軍陣還在完善階段,人數目前也只有萬余人,但卻是一等一的強兵。
齊國見到大虞勢如破竹,也連忙發兵。因為齊楚邊境的精銳都被李園抽掉去圍攻春申君的兒子所統領的十二座淮北春申君封邑,導致齊國占了大便宜,一舉奪取了齊楚邊境上百座城鎮。
原本已經攻下了九座春申君封邑的李園,無奈之下只能夠毀了其中的七座城,只留下兩座互為犄角之后,暫且退兵。轉頭帶著憤怒的楚人把齊國胖揍了一頓。
楚人的憤怒可以理解,齊國的行為其實就跟歷史上的呂蒙偷襲關羽差不多。
楚人一怒之下倒是奪回了不少領地,但是面對齊國、虞國以及春申君之子所部三面合圍的形勢,李園也無力取得更多的戰果。
說到底,李園可以算是一員大將,但卻不是孫武、吳起那樣的兵法大家,一本李子也不足以讓他逆轉形勢。
不過,楚軍也不是沒有戰果的。
深知再不取得戰果,楚國絕對會被諸侯盯上的楚王,在戰爭代行者所奉獻的寵姬金智賢的獻策下,也玩了一手戰略大迂回。
之前楚國援助魏國的軍隊以及十萬精銳的王卒、十萬精銳的西線正軍,從淮河上游的楚方城秘密渡河,而后一路疾行,輕松擊敗沿途守軍,占據芍陂就食。
芍陂是孫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就在壽春西側,是淮河流域最為肥沃的產糧基地,也是春申君所部最重要的糧食來源。
楚軍占據了廣闊的產量地帶,不僅搶收,甚至還點火焚毀部分不方便搶收的糧食,這可是直接把刀頂在了春申君所部的命門上。
春申君所部幾十萬主力上百萬大軍可就等著這些糧草度過下半年乃至出兵北伐呢
春申君很清楚,這是楚王在逼他出城決戰呢。
對春申君不利的情報還不止這些。
在戰略大迂回成功之后,楚王立即命人不惜一切代價的堵塞淮河河道,組織沿岸多地的軍民,往淮河中埋入木棍,沉入沉船,拉上鐵索,埋上鐵錐。
一連幾百里的河面都這么搞,確實打了大虞軍一個措手不及,負責淮水水軍的陸遜一時間也無計可施此時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派出騎兵在北岸沖一波,但當時陸遜手里的陸軍并不多,萬一楚軍有埋伏,反而得不償失。
且大虞中樞也有意給楚王和春申君制造一個決戰的機會。
只有楚王和春申君打得越狠,大虞軍才好接收淮南春申君的地盤啊
淮河流域,還是盡快全部納入掌控比較好。
于是,大虞淮河水軍便“無力的”眼睜睜的看著楚國封鎖了一段河岸,最終成功架起了浮橋。
大虞及關東諸侯現狀圖
同樣是因為爆兵,高順、張遼、岳飛、張任、徐晃、韓世忠、孟珙等軍團也是勢如破竹。
楚國在江西地區并沒有像樣的軍團強軍。雖然部分封君手下也有少量強兵,也還有少量的正軍駐扎,但卻剛好成了高順等人的磨刀石。
目前,董璜軍一共得到了五個軍陣,分別是項燕的“風林火山”、姬魯的“丘甲奮威”、白亦非的“歃血為盟”以及韓國的“弓正弩陣”和“韓原兵甲”。
其中,“韓原兵甲”是韓國的綜合性軍陣,也是王室軍陣,下限很低,兼容性很強,是很適合大面積推廣,且遇到優秀的王室將領也會有不錯的上限的軍陣。當年趙魏韓三家分晉的時候,韓國的立國軍陣正是此陣。
姬魯的“丘甲奮威”也很不錯,源自周王室立國軍陣的改良,如果不是如今的天地靈氣比起周代立國的時候低了太多,軍士的身體素質降了太多的話,這個軍陣將會非常強力。
此外,剩下的三個軍陣也各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