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有了足夠多的軍陣儲備,董璜麾下的將領們才能夠有足夠多的參考,才能夠逐漸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軍陣。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每個將領的特點不一樣,軍陣自然也就不同,只會模仿的話,永遠也模仿不出強力的軍陣,更模仿不出絕世名將。
就像是黃忠,也只是參考“弓正弩陣”,而沒有直接復制“弓正弩陣”,因為他所擅長的可不僅僅是弓弩。
高順則結合高家軍的特點,綜合“歃血為盟”和“丘甲奮威”,然后繼續完善他的軍陣陷陣營。
在兵家四派中,高順算是兵形勢和兵技巧結合的比較好的,不過二者相較而言,他更側重于兵技巧一些。兵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利攻守之勝者也。”
高順的陷陣營,全部是軍械精良的重裝甲兵,最低標準三層重甲,長槍、破甲錘、大盾、短斧、強弓兼備,還有一支重甲騎兵,和一支水軍,是沒有明顯短板的重裝軍團。
此外,比起黃忠的軍陣只有區區萬余人馬,能夠享受高順的陷陣營軍陣初步加成的高家軍超過了十五萬
沒辦法,多子多福
事實證明,董璜還是很有高瞻遠矚的。
至于剩下的那些強力的名將,也大都磨礪出了軍團的雛形。當然了,人數的話,在不考慮沒有分出去的十萬虎賁軍以及腦袋一根筋的南蠻軍團、祝融軍團的情況下,其余的名將軍團的軍陣士兵加起來也沒有高順手下多,且進度也沒有高順的快
高順幾個世界的死命耕耘,終于在這個世界看到了收獲
高順等名將的軍陣雖然還在磨礪狀態,但是周圍的封君更菜啊,又各自為戰,所以在賈詡給高順等人增兵百萬八階、百萬七階之后,就直接崩了。
戰爭代行者封君一看,艸,老子不玩了。
投秦朝的投秦朝,轉入深山打游擊的轉入深山打游擊,其中的一些“聰明人”更是早早把主城安排在了易守難攻、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里,主打一個持久戰。
李園曾經提出的仿效“韓獻上黨”之計,也被楚國封君們用了出來,主打一個挑撥離間。
不過董璜軍也不客氣,有幾十萬大軍封鎖江面,根本就不怕秦國,一直打到了洞庭湖湘水蒼梧山一線,才停了下來。
在向西擴張的同時,江北的部分戰略要地董璜軍也沒有放棄。擁有甘寧所部水軍的高順軍團北上拿下了夏城等在三國時代相當于江夏郡的地盤,陳兵江夏,威脅竟陵與郢都。
竟陵是楚國在南郡的最后一個據點,郢都則是秦國南郡的第一重鎮。
總體而言,戰略上大虞是處在全面進攻狀態,且攻勢進展順利。
戰術上,董璜軍確實有不小的損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虞的疆土面積實在太大了,大虞占領的江南地區,又大多是開發程度一般的地區,不僅存在大量小封君,還有大量的被泛稱為蠻方、荊蠻、南蠻黔中蠻的蠻人部落。
這些蠻人部落可不是瀛洲那些偏弱的天選打工人蠻夷,而是一群祖上跟三皇五帝打了個遍,被迫來到江南的戰斗民族,很大一部分都是九黎、三苗等的后裔,民風本來就剽悍,又因為生存環境惡劣,而人人好勇斗狠,全民皆兵。
在秦人和一些戰爭代行者的攛掇下,這些小則數萬人,多則幾十萬人的蠻人部落,經常對大虞的小股軍隊發動襲擊,大虞軍想要維持各個城市間的交通,就占用了大量的兵力。
“嘿,蠻人啊。”
聽到這個消息,董璜忽然笑了。
他可是升級版的南蠻王來著。
南蠻王泛蠻系勢力好感大幅度提升,泛蠻系英雄、侍從及自然人兵種歸心難度大幅降低,招募蠻族系兵種花費減半。
“丞相打算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