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反應是以騎對騎。
典韋雖然號稱三國步戰第一,但其實是實打實的騎將來著。多少年一直騎兵作戰,董璜還在他麾下配備了大量的虎賁軍,這些虎賁軍在三國時代最低都是百人將,如今拿個最低也有千人將的戰斗力和指揮能力,且個個弓馬嫻熟。
不僅如此,典韋的麾下還有秘密前來協助的徐晃軍團和太史慈軍團。
按照大虞中樞的打算,大虞與大秦的戰爭,起碼得流光韓國的最后一滴血才算結束。
因而韓國其實已經得到了一波秘密加強,徐晃軍團和太史慈軍團兩部也各有十萬人馬,其中五萬是部分虎賁軍、訓練兵種以及在這個世界新招募的自然人,五萬則是空間兵。
同時因為大量楚國將士按照楚考烈王的遺命投靠了韓國,因而典韋麾下最近還新增了十萬精銳,軍隊膨脹到二十五萬。
此時的韓國,可比秦國想象中的要強太多,只不過一直沒有表現出來罷了,就等著給秦國挖坑呢。
且韓國對秦國可是有著絕對的情報優勢,秦國騎兵一來,典韋和程昱也很快就做出了應對,集中了更優勢的騎兵不僅大肆反殺,同時還多次殺入了秦國的境內。
盡管因為地形都緣故,不可能防得住所有的騎兵,但這種亂戰一開始,哪一方都很難得利,秦國甚至還在韓國方向吃了虧,不僅有大量田地被毀,還有至少二十萬百姓被韓國擄掠。
魏趙方面,秦國的騎兵騷擾戰術倒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趙國境內,趙國完全沒有料到秦國會來這一出,一開始便吃了大虧。
幸好,趙國有胡服騎射的傳統,且趙國境內的戰爭代行者都基本上已經團結一致想要來一波逆天操作,所以趙國很快有了應對,大量戰爭代行者的騎兵出動,與秦軍騎兵菜雞互啄,并由大量趙國菜雞騎兵進入秦國境內開始破壞。
不過因為秦趙邊境的主要隘口都在秦國手中,所以趙國取得的戰果并不大。
雖然最后基本肅清了境內的敵人,但是糧草損失巨大;趙軍對秦國造成的破壞卻十分寥寥。
魏國境內,聯軍不得不分兵,一部分在奪回燕、虛等城池后,前往白馬津,想要奪取白馬津并筑城,但在這里卻遇到了蒙驁部的激勵反擊,戰事一時間頗為焦灼。
聯軍的另一部在再次包圍了卷。因為魏武卒近乎全軍覆沒,對于魏國而言,奪回卷、守住整個魏長城一線,就顯得極為重要。
只是如此一來,聯軍就形成了一個東西兩路開弓的架勢,中間廣大的黃河一線門戶洞開,秦軍小股騎兵得以渡河。
黃忠所部的騎兵因為主力又出去破壞秦國的生產,所以秦國的這兩萬多騎兵竟然也來如風去無影,對魏國北方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事實上,魏黃河以南,酸棗到虛兩地連線以北的地區,因為大半年的戰爭,已經毀壞的慘不忍睹,經過這次破壞之后,秋收也基本上顆粒無收。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足夠的糧草支援,這些地方必然會出現大饑荒。
不過,眾所周知,董璜可從來都不是一個殘忍的人,今年的秋收,大虞的淮南大豐收。大虞的江南地區,更是兩季大豐收,瀛洲的三千城靈米以及稻谷也都產量很不錯。整個大虞,不說糧食堆積如山,但在沒有全面戰爭和大規模災荒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支援某些國家,前提是這些國家愿意付出足夠的代價。
糧食戰爭,也是戰爭。
就算是秦國占領區的百姓,如果因為缺糧愿意逃到韓國、虞國的話,大虞也可以足夠的糧食、土地給他們,當然了,至于說土地是在江南還是在瀛洲,那就另說了。
大虞的面積太大了,人口也太稀少了,迫不及待的需要多得到一些人口呢
秦國朝堂看到了騎兵破壞戰法的好處,但是卻沒有想到大虞的真正目的可不僅僅是為了破壞秦國的生產力,更是瞄上了秦、魏、韓三國的人口。
不僅瞄上了人口,而且對于三國缺少糧食快要餓死的百姓而言,愿意糧食、土地的大虞簡直就是救世主啊
三國饑寒交迫的民眾還得謝謝仁慈的大虞皇帝陛下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