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秦軍主力集結完畢,伐魏之戰也進入到了第三階段。
秦軍的第三波伐魏主力,以隴西郡守李崇為主將,其子李瑤為副將,此外還有大量戰功赫赫的中高級將領參戰。公輸一族和秦墨也傾巢而出,羅網、影密衛等組織也是全線出動。
這次,秦國是誓要在魏國身上咬下一塊肉來了。
這次秦軍的主帥李崇、李瑤父子,在歷史上并不出名,但李崇本身就是邊地隴西郡的郡守,李瑤則在歷史上曾任南郡郡守,而李瑤還有一個兒子名叫李信。
李信在歷史上曾作為襯托王翦、項燕的背景板而出名,始皇帝的第一次伐楚之戰,李信自信用二十萬人即可滅楚,結果先被項燕誘敵深入,而后又有昌平君在陳都背刺,最終慘敗。最后還是由王翦帶著六十萬人滅楚收拾爛攤子。
不過,哪怕成了背景板,李信的能力也毋庸置疑,能夠被秦始皇信任、能夠在將星如云的秦國成為統帥二十萬大軍的將領,至少李信的軍功是足夠了,各方面的能力也足以令很大一部分將領信服。
最后的失敗,至少不能夠全怪李信。
此外,李信還有一個后代叫李廣。
秦國實行軍功爵制,李家能夠至少三代高官,無疑說明了李家的實力。
這是一個將門世家,且是一個世代都有出彩軍功的將門世家。
事實上,李家也是有兵法軍陣傳承的,只不過,李家的軍陣已經融入到了大秦的軍陣之中,可以與大秦軍陣完美融合。
李崇父子吸取了麃公慘敗的教訓,一路穩扎穩打,雖然行軍速度慢了點,但是卻沒有讓聯軍找到任何可乘之機。
面對來勢洶洶的秦軍,聯軍不僅沒能夠奪回卷,反而連安城和酸棗都守不住了。
因為渡河北上的蒙驁竟然又回來了。
蒙驁這次沒走白馬津的老路,而是冒險從宿胥口登陸,繞過了白馬津附近的聯軍,直插酸棗后方。
聯軍竟然再次有了被包圍在安城、酸棗一線的危機。
利用水師機動防御、戰略進攻這塊,顯然是被蒙驁玩兒明白了
郭嘉嘆了一口氣。
秦軍或者說是蒙驁,學習的很快,已經把大虞軍的戰法用到了實戰中,大虞控制了大江、淮水,一路機動,不僅狠狠咬死了楚國,后期也讓秦國吃盡了苦頭;很顯然,秦軍想要控制大河,學習大虞的戰術,徹底粉碎沿河各國的路上防線。
面對秦軍的戰略壓迫,不想被包餃子的聯軍只能后退,無奈從之前被蒙驁破壞過一次的酸棗城撤離,但如此一來安城和白馬津的聯軍卻危險了。
最終蒙驁占領了安城并派偏師前后夾擊擊敗了白馬津盟軍所部,兩地總共斬首五萬余級。
很顯然,這兩處沒能逃走的聯軍都被殺了。
秦軍以首級記功,士兵們在一場戰斗中的總殺敵數大于幾方戰死人數,才能夠算功勞,所以秦軍對斬首情有獨鐘。而將領們,則要看整場戰斗下來的首級盈余計算功勛,毫無意義問,到目前為止,蒙驁的斬首數還是虧的。
為了軍功,也為報之前的血海深仇,秦人自然要狠狠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