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是,這兩處的部隊都以魏軍為主,截至目前,黃忠、郭嘉所部的損失還不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可問題是,如今兩部的人馬,哪怕再加上尉達的魏軍,也不可能是秦軍的對手了。
在謀略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士兵的多寡優良、后勤的保障程度以及君王的賢明昏聵,將會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重要因素。
“撤往陽武、黃池,沿濟水設防,以保大梁吧。還請國尉上書魏王,舉國動員,只要守住濟水一線,秦軍自會退去。
秦國連年大戰,又多次大戰損兵折將,在各處邊境以及鄢城、巴蜀還有大量駐軍,國內的機動兵源恐怕已經處于枯竭狀態了,不可能大軍長期在這里和我們對峙。
當然,魏國也得繼續向大虞、韓國、齊國、趙國求援,大虞和韓國一個攻打鄢城、一個進軍宛葉的話,由不得秦軍不撤退;或許還可以把魏國東北的城池割讓給齊國,換取齊國的入場,趙國這邊”
郭嘉很快便有了詳細的戰略規劃,只不過話還沒說完,他自己就笑了“魏王能聽嗎”
魏王可不是董璜,董璜做事都是“你說得對”“你盡管安排”“軍隊隨意調動”,是那種把舉國兵力交出來都毫不起疑心的君王,但魏王可沒有這樣的魄力,對屬下也沒有這種程度的信任。
魏王如果真有魄力,用好了魏無忌和一眾人才,魏國也不會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要知道,巔峰時期的魏國,可是想要徹底滅掉秦國的。
“如果能夠說服魏庸,讓魏庸陳說利害的話,魏王應該愿意打下去,并向各國求援的,至于說把那幾座城市送給齊國”
尉繚搖了搖頭。
“那就只能如此了”
郭嘉也很無奈。
再好的計策,也得有人用才行,人家不用,你有啥辦法難不成還讓大虞為魏國流光最后一滴血不成
于是,在秦軍兇猛的攻勢下,有了其他想法的聯軍很快被趕到了濟水以南,濟水以北的僅剩一座陽武城還在苦苦支撐。
陽武城算是一座大城,還算堅固。陽武縣境內還有一個在后世很有名的地點博浪沙。博浪沙是歷史上張良刺殺秦始皇的地方。
仗打到這一步,魏國濟水以北的土地,基本上都被秦國攻占。
在戰略上,秦國已經全面取得了優勢,就算是聯軍守住了陽武濟水黃池一線,但秦軍仍舊可以在更東邊的平丘進行迂回,包抄聯軍后路乃至威脅大梁。
所以防守就變得有些艱難,郭嘉和黃忠都想要向大虞求援了,也在想辦法把齊國拉下水。
不可能為魏國流干血是一會兒事兒,但是魏國現在還不能崩啊。
主要是魏國要是現在就崩掉的話,虞國可沒有吞掉魏國的能力。
然而,郭嘉等人還想堅持,魏王卻已經堅持不住了。
魏王既后悔沒有重用信陵君,又害怕聯軍再敗,早就生出了求和的心思;而魏庸雖然被虞、韓兩方多次勸說,但同樣害怕局面一發不可收拾,所以也成了投降派。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尉達、尉繚父子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