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簡單一說。
“誰人可擔此重任”
甘寧忍不住問道。
甘寧其實很想爭功,但是他也很有自知之明。
甘寧的王牌是錦帆軍和劫營騎。
錦帆軍是水軍,也是大虞水軍的門面兵種之一,但上岸的話
有一說一,江東系武將最好不要上岸。
至于劫營騎,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但是之前與王翦一戰損失慘重,且劫營騎擅長的是突襲而不是遠距離奔襲,遠距離奔襲后還要擊敗不知深淺的秦軍,甘寧自認劫營騎無法勝任。
自己不行,那就只能看岳飛所部了,甘寧的目光忍不住在楊再興、高寵等武將身上逡巡,這幾個武將他都很喜歡,但這種程度的遠距離奔襲能否勝任,那就要兩說了。
雖然大虞軍有偵查優勢,可以最大限度監控敵軍,避免被敵軍發現,但奔襲的路就那么一兩條,不可能完全避開人乃至城邑、部落,暴露的風險并不低。
況且,誰也不知道在岳飛所說的位置駐守的秦軍究竟強不強啊。
甘寧并不怕秦軍的精銳軍陣,但真要面對秦軍的銳士軍陣,甘寧心里卻忍不住打突。
“我親自去”
岳飛當仁不讓。
在郢都之戰中,岳飛直面過秦軍銳士軍陣的可怕,并取長補短積極完善自己的軍陣。
雖然歷史只有不到三年的背嵬軍陣肯定不如秦軍幾百年磨礪改進的銳士軍陣完善,但只要是五千以內的秦銳士,岳飛只要有兩倍的背嵬軍,就敢正面一戰,且有信心戰而勝之。
如果再給他幾年時間,他有信心帶領背嵬軍和相同數量的秦銳士正面交戰而不敗就算是面對王翦,他也敢這么說
說白了,大虞將領們的軍陣乃至整個大虞的軍陣,都處在高速成長期,而秦國的軍陣,其實已經沒有多少改進的余地了。
而岳飛這樣的人物,正是董璜軍將領中的佼佼者。
如果單就歷史而論,董璜麾下的謀臣武將們,要么統兵沒他多,要么戰績沒有他的精彩,尤其是在統帥、訓練的部隊多寡方面,他的岳家軍可能比五子良將帶的兵加起來都多。戰績方面,五子良將除了張遼的白狼山之戰能夠拿得出手外,其他人的戰績都不配和岳飛比較。
歷史上,岳飛還是公認的武圣,而關羽的武圣不過是滿清為了壓制漢人的反抗情緒而推出來的產物罷了,含金量也沒有可比性。
當然了,在這個時空,董璜麾下的將領們都得到了星力的補完,早已經突破了某個空間歷史人物的窠臼,能力、潛力都大幅提升,很多人也都有指揮幾十萬人的大軍團作戰的經驗,不可以用看待歷史人物的眼光來看,但畢竟岳飛的根基、底子在那里,同樣得到補完的他,能力只會比歷史上更加出眾。
“好”
岳飛要親自去,甘寧自然沒有意見。
于是,岳飛親率三萬背嵬軍上岸,遠離江岸,繞道山林小路長途奔襲,于三天后,成功繞到江水與青衣水交匯處的江水西岸的秦軍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