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燕被王翦耍了。
項燕一直以為王翦所部就在巴中龜縮,殊不知,王翦在確定了虞軍戰略部署真的不是走巴中然后奪取漢中,進而將昌平君困死在蜀地后,便帶領精銳扮作運糧的輔兵離開了巴中,轉道漢中,走金牛道前往昌平君處支援。
虞軍進攻巴蜀的路線,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項,既然虞軍不敢冒險來一場大包圍,那么就只可能按部就班的去進攻都廣之野了。
所以王翦決定作為一支奇兵來支援昌平君,他覺得,在關鍵時刻,自己的這支奇兵很可能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力量。
然而,王翦沒有想到的是,他派出告知昌平君自己已經出兵的信使還沒見到昌平君呢,昌平君就已經戰敗了。
這可把王翦給整不會了。
虞軍就算是一仗不打,從巴城走到成都得多長時間啊
合著虞軍只是趕個路的功夫,你就敗了
就算是三十萬頭豬也不能敗得這么快吧
但王翦又能干什么呢
只能夠給昌平君收拾爛攤子唄。
此時的王翦只恨沒有把全部精銳都帶過來。
王翦在巴中可不僅僅只是搬石頭、建城堡,他還在抓緊時間訓練軍隊。
王翦憑借非凡的能力,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就訓練出了一萬多秦銳士,將他手下的秦銳士補充到了兩萬。
要知道,昌平君可是從十八萬軍團精銳里面精挑細選多加訓練,這才選出了一萬秦銳士,且實力一般,在銳士中墊底;而王翦只是從五萬軍團精銳里就訓練出了一萬多秦銳士,而且實力還要強過昌平君的銳士。
這就是能力的差距,而且不是后天可以彌補的。
王翦就是秦國的下一個白起,但政治頭腦要比白起更強。
如果說都廣之野一戰的主帥是王翦的話,在決戰前他起碼能夠再訓練出五萬秦銳士,還能夠增加五六萬精銳軍團士兵,他也不會傻夫夫的采取昌平君的戰法。
都什么年代了,還正面大決戰
你以為你是宋襄公啊
戰爭無所不用其極
在王翦看來,昌平君的決策已經是意氣之爭了。
如果王翦用兵的話,他也會選擇拉長虞軍的補給線,然后就扼守都廣之野,與虞軍對峙好了。
敵人想攻擊、想決戰;那我就搞防御、搞避戰。
總之不讓敵人如愿就好了。
把虞軍主力吊在這里一年半載的,秦軍的主力剛好可以再伐郢都;或者直接破了韓國的楚方城,先打服了韓國,然后從路上直接威脅虞國的江北之地,到時候看誰急
虞軍的主力如果不回援,那可就被堵在巴蜀或者丟掉江北的危險了
戰爭從來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看全局。
說實話,王翦其實很欣賞大虞軍的戰法,每次都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并且飛速學習敵人的優點,在學習與戰斗中不斷提升。
然而,虞軍的進步偏偏秦軍高層沒有看到,他們總是固執地以為,虞軍離了水軍就不會打仗。
但天可憐見,要是虞軍真的離了水軍就不會打仗,他們這么多的土地是怎么得來的
靠那個據說荒淫無道只知道找女人的皇帝睡出來的嗎
大秦袞袞諸公沒有看到的事,昌平君顯然也沒有看到。
王翦也不想提醒他。
一來,忠言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