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他人微言輕;
三來,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就是秦王的人,不屬于楚系也不屬于呂系,所以他不能在本分之外額外向昌平君示好;
四來,昌平君如果不失敗,他還怎么進步啊他為啥要帶著辛辛苦苦訓練出來的一萬五千名銳士萬里馳援,只在巴中留了五千銳士看家啊
他也想要進步啊
王翦早就已經判斷出,昌平君一定會吃虧,而以他偏師統帥、秦王心腹的身份,又是帶著援軍而來,昌平君自然只會增加他的兵馬,而不會奪他的兵,到時候,就是他表演的機會了。
對于王翦而言,最好的情況是,昌平君將要失敗的時候他出來力挽狂瀾,到時候昌平君走人,他成為秦國巴蜀方面的指揮官。
但他想要的力挽狂瀾可不是這種力挽狂瀾。
他沒有想到昌平君竟然真的是銀樣镴槍頭。
這和老婆還沒來感覺呢,老公就已經軟了有什么區別
哪怕你昌平君啥都不做只是像個烏龜一樣固守成都,也比這樣強啊。
說實話,如今這樣的狂瀾他已經挽不了了。
他能做的,只有為大秦守住進軍蜀中的橋頭堡,否則,以大虞蒸蒸日上的姿態和文韜武略,大秦真的有可能要永久失去蜀中了。
計劃的第一步,自然是要遏制住虞軍的囂張氣焰。
王翦本來的打算是要先殲滅一部入城的虞軍,然后利用這個機會吸引虞軍的注意力,給手下爭取出其不意重新奪取綿竹關的機會,進而關門打狗,將這股虞軍全部殲滅。
通過這場勝利,稍稍挽救一下敗軍的士氣,然后憑借綿竹關阻擋虞軍,為白竭、羌廆所部撤退爭取時間。
王翦盤算了一下,現在蜀地秦軍唯一的可用兵力,除了他的一萬五千銳士外,竟然只有白竭、羌廆所部的三萬士兵以及在涪水一線布防防御張任所部的萬余人馬了。
剩下的,昌平君身邊倒是有千余從都廣之野一路潰逃到這里騎兵,但他們大多也只是八階沒有軍陣的驚弓之鳥罷了,只能夠當個傳遞消息的信使。
綿竹以北、劍閣以南的蜀地,經過多次的征發,兵源已經枯竭,就算是梓潼這樣的重鎮,也不過還剩下三千郡縣兵,小的縣城甚至只有百人。
在這種情況下,再征發的話,連城池的治安都維持不住了。
周圍的蜀人,可就真的要再次造反了。
不要忘了,不到一年前,梓潼等地的蜀人可是因為昌平君的壓榨而造反了一次呢那次昌平君可是殺得蜀人人頭滾滾。
雖然叛亂最終是被昌平君壓下去了,但是秦人和蜀人之間的仇恨卻更深了,很多躲在山里的蜀人,做夢都想要復仇呢
可如果沒有兵的話,就算是以王翦之能,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種情況下,任何一點兵員對于王翦都顯得極為可貴。
言歸正傳,雖然許褚的表現超出了王翦的預料,但王翦的奇兵卻終于動手了。
王翦在巴中的時候,一直訓練士兵的攀爬與山地行軍能力,如今有所小成。
在定下計劃后,王翦便派新提拔的將領朱友文率領五千銳士大部分埋伏在綿竹關所在的鹿頭山上,少量埋伏在綿竹關內,準備作為奇兵斷了虞軍的后路,一舉殲滅這支虞軍。
一心追擊的虞軍果然沒有仔細搜查周圍,只留下了部分士兵防守。
于是朱友文所部得以里應外合對臨時占據綿竹關的虞軍發動了突襲。
駐守綿竹關的牛金連忙點燃烽火示警,并組織士兵死守關門,但還是被秦銳士從北門突入到關內,殺向了南門。
不過,入關的秦銳士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虞軍太硬了,戰斗意志也太頑強了。
明明是最精銳的秦銳士,優勢突襲,也沒有取得摧枯拉朽的效果。
就算是那些輔兵,也一直依托地形,努力戰斗。
而當被突襲的虞軍勉強利用關內地形遮掩組成軍陣之后,秦銳士們更是發現,這些虞軍的防御力是真的高,明明軍陣并不算太強,進攻也一般般,但是防御力卻比他們都要高很多。
這無疑是許褚領域和牛金領域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