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第一個擊敗“兵仙”的。
老子是第10086個擊敗“兵仙”的。
尚在喝奶的韓信′Д`
許褚向王翦砍出的扎心一刀,兜兜轉轉竟然落在韓信的屁股上
言歸正傳,拿下都廣、成都之后,大虞軍并沒有停留,一方面派大軍前去平定各地、攻略地方,一面集結了十五萬精銳繼續北上。
許褚所部說到底只是追擊的先鋒,作戰的主力馬上就到。
因為許褚的刺激,大虞軍諸將都恨不得作為進攻王翦的主將,想要將擊敗王翦或者擒殺乃至活捉王翦的機會握在手中。
最終,董璜選擇了高順所部為先鋒,戲志才為軍師,張郃、甘寧、董越、陳到、馬鈞為副將。
之所以派遣高順為主將,主要是因為董璜麾下諸將,不驕不餒沉穩如一的大將首推高順,其他人張遼、岳飛也都可以,但張遼的軍陣軍團數量偏少,岳飛所部千里奔襲又參加了最后決戰早已經疲憊不堪,所以權衡考量之后,選擇了高順。
兵種方面,則有八萬陷陣營、一萬虎賁軍、一萬無當飛軍以及五萬其他將領的軍陣兵種與空間騎兵。
更多的人馬不是派不出,而是軍糧運輸也是一個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這次出兵沒有派象兵的重要原因,一頭圣戰象通常配六名士兵,五千頭圣戰象就得準備五千頭象和三萬戰兵的糧草,糧草壓力太大了。
事實上,因為是枯水期,過了都廣,虞軍就已經很難水路運糧了,幸好成都還留有部分昌平君搜刮的糧草,大軍到了成都也不至于餓肚子,但要說全軍追擊,糧草自然是不夠的。
這也是為什么追擊昌平君的兵馬并不算太多的原因,糧草不夠啊。
兵貴神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沒有糧草一切都是白搭。
除了糧草不夠外,運力不足也是一個問題。之前大軍可以走水路,并不需要多少額外的運力,但是從都廣開始主要走陸路,就需要大量民夫、牲畜了畢竟總不能夠讓戰兵運糧吧
其實,關于如何運糧,大虞軍也早有預案,主要問題是沒有想到秦軍會敗得這么干脆這、么快,這才導致運力有些吃緊。
用兵打仗,想要算無遺策,終究是不可能的事。
大虞軍既沒有料到秦軍會敗得這么干脆,也沒有想到王翦竟然這么快就神不知鬼不覺的趕來。
種種因素導致,董璜軍大軍追擊的時間,又拖延了不少時日,必須等到后方糧草就位才行。
這就為王翦整軍備戰贏得了一定的時間。
到了涪城后,王翦本部的銳士只剩下六千多人,當然,朱友文那邊還有四千多人,只不過一時半會兒還沒有趕來。
昌平君倒是極有擔當,在秦庭懲罰的命令下達之前,竭盡所能干好自己分內的事,努力安撫人心、抽掉兵馬、準備后勤,專心給王翦打起了下手。
他算是看出來了,王翦才是真正的大將之才,但凡這場戰役要是讓王翦做主將,最起碼能夠保證成都不失,主力也不會一戰而沒。
所以昌平君完全交權,并很大膽的下令仿照大虞攻略巴西的舊事,大肆分封周圍的蜀人為蜀王,將除涪城、梓潼外周圍所有城邑、土地都分封了出去,條件只是這些蜀王要向秦軍獻上糧草、奴隸。
是那種帶有奴隸紋身,一看就是當奴隸好多年,但是還有把子力氣的精壯奴隸。
不僅如此,昌平君還強令周圍城池的秦人全部集中到這兩座城池,且每家每戶高過三尺的都要全民皆兵,并將周圍城市的守城弓弩之類的器械全部搬到了涪城、梓潼。
如此一來,昌平君又得以收攏秦軍郡縣兵七千余人、精壯聽話戰力尚可的奴隸三萬余人、秦人三十余萬人;還得到了一定的器械補充。
這些人中,郡縣兵和奴隸直接可以用來守城,那些秦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戰斗力只能呵呵,但是為今之計也只能夠流盡巴蜀秦人的最后一滴血了。
只要能夠守住涪城梓潼一線,堅持到秦軍來援,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昌平君出色的內政能力和狠辣的決策,讓王翦刮目相看。
有了昌平君的全力支持,王翦總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