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竭是恨死了昌平君,也恨死了王翦。
想他白某人兢兢業業為大秦征戰了這些年,既有功勞也有苦勞,就因為和白起是同族,結果一直被打壓,不僅沒能夠成為銳士的將領,反而淪落到和羌廆那個羌人蠻夷為伍的境地。
春秋戰國時代也有種族歧視的好吧。
諸侯之前視秦楚為蠻夷,后來秦國強大了,勉強被視為諸夏了,但是秦國內部又開始歧視起本國的蠻夷了,什么羌人、戎人、義渠人、氐人,都是他們歧視的對象。
他們甚至把羌人進行了詳細的分類,什么先零、燒當、卑湳、卑禾、婼、參狼、鐘、白馬、牦牛等。
其中牦牛羌人已經到了如今的云南境內。
換言之,從隴西到巴蜀到西南廣大地區的族群,都在秦人歧視的范圍之內
因為淋過雨,所以撕了別人的傘,因為被歧視過,甚至被異族欺負過,所以歧視異族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
秦國對待異族的態度很簡單,一個字打
打到服為止。
但凡軍事素養過關的將領,一看軍事地圖,就知道王翦讓人去江油戍是什么意思。
其實,平心而論,王翦的布置倒也沒有太多私心,反而稱得上是知人善任。
很明顯,王翦并沒有死戰之心。
從秦軍大軍入蜀,到今天,所有的秦軍將領中,表現最好的就是王翦。
你是不知道我在牛鞞被趙云打得多慘趙云老牛逼了,我跟你講
所以,白竭是忠實的執行了王翦的命令,率軍一路急行軍突襲到了郪縣,和王翦匯合,并任由王翦挑走了他的精銳,然后帶著軍隊向涪城出發。
論其能力與功勞,心高氣傲的白竭都是自愧不如的。
王翦這么有能力又有背景,正好是他搭上秦王線的機會啊
一旦搭上了王翦和秦王這條線,他日后還不飛黃騰達,為白起正名
簡直欺人太甚
這種情況下,他怎么能不恨昌平君
結果屁股還沒坐熱乎呢,昌平君就敗了
就算是三十萬頭豬守成都,也不可能敗得這么快吧
可偏偏昌平君不僅沒有給他增加一個銳士,只是讓他帶領本部人馬,還讓跟他面和心不和的羌廆與他一起,這不是坑爹嗎
還好大敵當前,羌廆也對昌平君的安排不滿,為了生存不得不跟白竭緊密合作,二人一路扶持,這才好不容易一路撤退到了資中、牛鞞。
白竭忍不住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白竭看得很清楚,楚系新貴的昌平君是不可能被殺的,最多就是削爵;有著秦王做靠山又多次立有戰功的王翦甚至有可能升官;最有可能被當做替罪羊的反而就是他了。
讓他投降虞軍,自然是不可能的,畢竟他可是自認白家最后的脊梁,要重振白家威名的,他的高傲不允許他投降,他還想要回到秦國。
玩兒我呢這是你要不要聽聽你說的是不是人話
更令白竭憤怒的則是,那個被他所看不起的羌人蠻子羌廆,竟然可以跟著王翦去后方。
他是真心想要跟著王翦建功立業的